公司的总部会议室里,香港陆氏电子的老总陆景天指着身边一名六十多岁的老者向李怡炫介绍道:“李老板,这位是香江船厂的总经理李毅夫李老先生。”
听到陆景天一说,李怡炫就明白了,这次的主角就眼前这名老先生,陆景天只是个引荐人。
这是香港上流社会一个常态,不同圈子里的人想要搭上关系,需要一名中间人搭桥,而陆景天既然肯为对方做引荐人,想必他们两人的关系不一般。
果不其然,双方按照宾客礼仪坐下来后,陆景天就开门见山说起了他与李毅夫之间的关系。原来在五十年代陆景天举家搬到香港时,就在李毅夫的船厂打工。
在船厂打工期间,陆景天头脑灵活,业务能力也强,为李氏船厂拉来了很多的订单,而这笔订单对刚刚起步的李氏船厂来说可谓的救命的稻草。
就这样,陆景天受到李毅夫赏识,短短几年就被提拔为香江船厂总经理。
六十年初,陆景天见rb电视机业在国际上蓬勃发展,而当时香港有钱的居民买的都是rb牌子的电视机,香港没有自己的电视产业,于是陆景天有了自己创业的念头。
后面就不需多说了,陆景天与他的东家好聚好散,离开船厂后就创立了陆氏电子。一年后,香港有了自己的黑白电视机——香江电视机。他的前东家李氏船厂,也是陆氏电子的第一个客户,后来更成了儿女亲家。
李陆两家的关系匪浅,这是陆景天这次愿意做中间人的原因。
至于李氏船厂就更不要说了,李氏船厂的全称叫香港李氏造船厂,李家是香港的老牌坐地户,李毅夫被人称为船李。
李氏船厂也不是一开始就造船的,早先叫李氏修船厂。熟知香港历史的人都知道,香港最初是由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早先香港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打鱼业。
出海打鱼自然就得有船,于是香港的船舶制造业很自然的就发展了起来。
造船厂有了,还得有修船的行业,因为船是要定期维护和修理的,于是香港的修船业与造船业开始了同步发展。李家就是从修船起家再发展到造船的。
香港早先渔船制造很长时间来都一直被英国人垄断,外人根本没有机会染指,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本地人才有了机会染指造船业。
说起造船,就不得不说修船,跟世界所有国家一样,早先的打渔船都是木船,而木船的修理是非常辛苦的活计,那些高高在上的英国白人哪里肯放下身段去做这种又脏又累收入又少活计,于是修船这一行当自然也就落在了本地人的头上。
李氏造船厂是由原来的香江造船厂和李氏修船厂合并而来。香江造船厂的东家是名标准的英国白人。
二战时期,日军侵略香港,船东带着自己的家人跑了。很可惜刚刚出海没两天,就被日军潜艇发射的鱼雷给击沉了,造船厂成了无主工厂。
战争结束后,英国人想把香港造船厂重新运作起来,就向英国本土求救。
但那时的英国在战争期间被德国的飞机炸得厉害,英伦三岛上到处都是废墟,自己都顾不过来呢,哪里有余力去管殖民地上一个造船厂,而且还是小得不能再小的造船厂。
得不到本土的技术支援怎么办?干脆卖了吧。港府里有人提出了建议。
可卖给谁呢?日军占领香港后,把造船厂破坏得不成样子,与其说是船厂,还不如说是废墟。谁愿意接手这么一个烂摊子?没人接手。就这样放置了四年。
在船厂放置的四年时间里,北方发生了巨变,共得了天下,国被迫迁到了宝岛。香港的英国人人心惶惶,担心有一天北方会武力收复香港。又是一阵鸡飞狗跳,不少英国人准备跑路。
下面的在准备跑路,可英国上层且不愿意放弃这块东方明珠,为了能够继续维持自己在香港的殖民统治,英国政府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外交力量与****交涉;一方面处于殖民统治的考虑,开始对香港民众进行政策上的安抚,允许本地人可以进入以前只有英国人才能涉足的行业,而香江造船厂也在这个范围之内。
英国人是这么考虑的,既然这么多年了都没有人愿意接手,还不如干脆交给当地人算了,他们接手之后如果没有起色,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可一旦发展良好,他们会更加的倒向港英政府。因为北方反对私有化,香港支持私有化。
那时刚过40的李毅夫从事修船行业多年,港府的这一政策刚一公布,就感到自己的机会来了,由于当时香港人心惶惶,生怕大陆打过来,最后还是落得个一无所有,因此没有人对港府的政策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