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行者玄奘1-8全集txt > 第十五章 又一次不告而别(第5页)

第十五章 又一次不告而别(第5页)

然而总拖着也不是办法,若是放任不管,灾荒之后的饥民很容易铤而走险,变成抢掠的流寇、造反的变民。何况受灾地点还是国都长安,这么多的灾民聚集在长安城里,一旦闹出事来,可是件大麻烦。

万般无奈之际,皇帝只得采纳大臣们的意见,下一道紧急诏令,鼓动缺粮的百姓自己想办法,随丰逐食了。

当长安的八百下净街鼓响起来的时候,六街九衢的坊门都在这单调而冗长的鼓点声中徐徐关闭,细细密密的雨丝也从天上落了下来。

玄奘依然站在寺门前,抬头望着头顶的天空,白茫茫的雨珠连缀而成,从不可知的苍穹深处直垂而下,仿佛全都向自己的眼中落来。

下雨天特别能唤起人们的悲心,在很多人的眼中,这满天的雨丝就如同尘世间忧伤的泪。

玄奘此时就是这种感觉,他在想,正因为世间是如此的苦,这雨才会下个不停吧?诸佛菩萨的净土一定是不下雨的,在那里,满天的光明中,永远都只有醉人的香气随着花瓣飘飘落下……

人间的雨还在下个不停,玄奘心中的郁闷也越积越深:这每一滴雨水,想来都是世间忧伤的泪所凝结;这雨中的每一位行人,心里也都藏着不为人知的辛酸……

“奘师,你怎么还在这里?”一个小沙弥的声音唤醒了他,“要关寺门了。”

“哦……”玄奘这才回过神来,冲那小沙弥施了一礼,便转身回寺中去了。

大雄宝殿里,帷幔曳曳,香火萦萦。玄奘合掌跪在蒲团之上,默默诵念着《往生咒》: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阿弥利都婆毗。阿弥利哆。悉耽婆毗。阿弥利哆。毗迦兰帝。阿弥利哆。毗迦兰多。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利。婆婆诃。”

这个不可思议的咒语,完整的名称是《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又名《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不过,人们更喜欢称其为《往生咒》。

经中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诵此咒者,阿弥陀佛常住其顶,日夜拥护,不令冤家为害。现世安稳,命终任意往生。

一连三天,玄奘肋不沾席,始终跪在佛前诵持此咒,他不知道自己诵了多少遍了,金碧辉煌的佛祖端坐于巨大的莲台之上,神态宁静、眉目慈祥地俯瞰着他。

一滴晶莹的泪水从他的眼中缓缓流出,滴在宽大的僧衣上。

他的视线变得模糊了,父母、师长、同修、饥饿中的百姓、死于战火兵劫的冤魂,以及娑婆世界中一切苦难的众生……他们的面孔伴随这殊胜的咒语,在他的眼前忽隐忽现……

就在这时,一个宁静而又充满悲悯的声音在他的耳边响起:“玄奘,你怎么了,是什么让你如此悲伤?”

他抬起头,眼前渐渐浮现出一个头戴璎珞,身穿白衣的女子,面容绝美,神情沉定。

不知怎的,玄奘觉得,她像极了自己记忆中的母亲。

或许,母亲原本就是菩萨吧。

“菩萨,”他虔诚礼拜,伤感地说道,“弟子自幼亲历战乱,眼见民不聊生。如今战火止歇而天灾又至。弟子不明白,为什么这个世界会有如此多的苦难?弟子又能为那些身处苦难的众生做些什么?”

“玄奘,你自幼舍俗出家,当深信因果。还记得在《维摩诘所说经》中,佛陀是如何开示舍利弗的吗?心净则佛土净。”

《维摩诘所说经》是玄奘刚到净土寺做童行时学的第一部经,他当然记得——

有一天,宝积菩萨向佛陀请教成就无上菩提的心法,当佛陀讲到“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的时候,舍利弗心中兴起这样的疑问:

“如果菩萨心清净,看世界就清净。那么佛陀当年做菩萨的时候,难道他的心不清净吗?我想,不是菩萨心不清净,而是这个娑婆世界不够清净吧?”

佛陀知道他内心的想法,就问舍利弗:“是日月不明亮呢,还是盲人看不见呢?”

舍利弗回答道:“当然是盲人看不见。”

佛陀说道:“众生烦恼根深蒂固,所以看世界总不觉得它是清净庄严的,其实世界本清净,只是你看不见罢了。”

此时,螺髻梵王也对舍利弗说:“你说这个娑婆世界不清净,实在是大错特错。在我眼中的这片世界,就像自在天宫一样庄严美好。”

然而舍利弗心中的疑问仍不能解,他说:“我看这世界,有高原,有山谷,有荆棘,有沙砾,土石山丘,到处充满了污秽,难道是我的眼睛看错了吗?”

螺髻梵王答道:“众生修为不同,看世界才会有差别相。舍利弗,如果菩萨能以平等性智观一切众生,则必能见到娑婆世界也是美好的。”

为了印证这一事实,佛陀便以足趾按地——刹那之间,三千大千世界化为极乐国土,天雨曼陀罗花,七宝池中莲花微妙香洁,微风吹动树林发出美妙的声音,有如百千种音乐同时俱作。在场的每一位菩萨,都发现自己坐在莲花座上。

佛陀对舍利弗道:“你看,我们的娑婆世界本来就是这么美好,可是众生却感觉不到。就好比在天上,大家同一食具吃饭,随每人自身福德不同,饭色就有所不同。如果人心清净,就可以见到这个世界美妙庄严的一面了。”

佛陀说完话后,把足趾收回,娑婆世界又回复了本来面目。

还记得第一次在经中读到这个故事时,年幼的玄奘呆了很久,心想:照这么说,天堂和地狱都在一处也没错。同样的世界,随每人自身福德不同,感受到的外相也不同。心灵圣洁的人感受到了天堂,心灵污浊的人感受到了地狱。

第二天,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景法师,法师连连夸他有慧根,并告诉他:“如果我们眼中见到的世界不够美好,先不要埋怨这个世界,而应先观照一下自己,看看自己够不够美好。”

可是现在,经中的开示并未让他的心平复下来。

“弟子知道,世间的一切表相皆出自众生的共业。可是,生死海中,众生是如此的弱小,又有什么能力逃脱?佛菩萨具足智慧,可以看到众生在业网中挣扎,循环往复,无有止境。那么,能否解开这张业网,让一切众生都不再为其所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