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赤惕部虎蹲炮在型制上要绝对优于戚家军虎蹲炮,由于西隋虎蹲炮是现代迫击炮的原型,为了区别,我们这里将其命名为迫击炮。
迫击炮特点:
1、重量轻。这完全符合合赤惕部军方提出的技术要求。迫击炮全炮重量只有约公斤(口径不同,故而重量不同)。
2、结构简单。迫击炮由炮身、炮架、底座、量准具等四部分构成。炮身长;炮架为两脚架,配有高低杆;底座承受后坐力的主要部件,同时与两脚架一起共同起到支承迫击炮体的作用;量准具是由半圆仪构成,用于调节射击仰角,用以控制射程,提高射击精度。
3、造价低廉迫击炮正因为它的结构简单,重量轻,那它的造价就一定低廉吗?不一定!但是西隋人发明了螺旋卷焊的办法制造迫击炮管,这就大大降低了其制造成本。也因此迫击炮才可以被大规模列装军队。
4、操作简便我们都知道,西隋帝国的军队是当时世界上军人素质最高的军队。士兵们不仅仅都能识文断字,中下级军官更是有着很高的军事素养。这就是为什么西隋帝国有:出将入相!这么一说,也就是为什么西隋帝国能够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原因之一。但,这也只是西隋帝国天祐朝中后期的事情了。在早期的合赤惕军队中,可不是这样的。
炮兵是个很需要技术的兵种,什么弹道啊,射界啊、仰角、测距这些都是需要通过系统的计算。但迫击炮的要求显然要低得多。
(1)、迫击炮的操作极为简单的,与现代迫击炮极为相似。它的炮弹是由铸铁铸造,与现代迫击炮基本一样。唯一不同可能就是现代迫击炮弹击发方式是底火撞针击发,而西隋时期的迫击炮弹是较为原始的火捻点燃式。
它的炮弹构造分为两级,第一级由火捻点燃,然后利用重力炮弹下坠,此刻第一级底火药包作用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炮弹飞行。而第二级依靠延迟引信点燃,在落地式爆炸或者近距离凌空爆炸。
(2)、迫击炮的量准具是经过严格计算后铸造的,上面定有距离和仰角的标尺,通过操作基本可以确定弹着点。
5、火力迅猛迫击炮由于操作简单,******与炮弹一体,所以大大提升了其射击速度。大概可以达到每分钟发,射程,炮弹杀伤半径约5m,可见其火力强大。在西隋帝国早期,是骑步兵的主要前线支援性火力。
6、适用范围广弹道弯曲,适合于对隐蔽物(如山丘)背后的目标进行超越射击,也可对近距离目标进行直接射击。可用于山地战和堑壕战。
由于西隋帝国大量先进武器的出现,在天祐朝后期,迫于西隋庞大的军事压力,西方国家不得不改变战术。堑壕战成为阻挡西隋步兵推进的一种有效防御手段,改变了战争模式。而此时,西隋的迫击炮在战场上再次占优。
经典马步炮
说到步兵炮,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为西隋帝国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的一款经典火炮-三寸马步炮!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装备数量最多的火炮。自1624年该款火炮定型生产开始,鲜有改动,共装备了约余门。直到大统皇帝时期,才被更加先进的大统十年式90mm步兵炮取代。
1622年前后,随着硫铁矿烘焙脱硫以及石灰煅烧脱硫技术的应用,使得西隋冶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恰逢其时白云鄂博高品位铁矿的发现更为西隋的冶铁行业打了一针兴奋剂。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西隋军队对于火炮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再满足于迫击炮,而是希望能够有一款强大的野战炮来作为深层次炮火支援武器。经典马步炮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诞生的。
一开始,西隋的匠人们以明廷火炮或佛郎机后装炮为样本仿制了两款火炮。分别命名为神威将军炮和虎贲将军炮。
神威将军炮前装炮:重达三吨,全炮长七尺约2。3m(西隋1尺≈0。33cm)。炮管底部粗大,炮口前端配有敞口!装药量为五斤,发射十斤炮子。射程约为,杀伤力极大。
虎贲将军炮后装炮:重达,全炮长5尺约1。65米。是完全仿自葡萄牙的佛郎机后装炮。射程约为500m,射速快,杀伤力小。
然而,这两款火炮都不能让军方满意。原因在于,这两款火炮都有着很明显的缺陷。神威将军炮虽然威力巨大,但奈何过于笨重,射速较慢,加之射程也不具有很大优势。而虎贲将军炮无论在重量上还是射速上都比之神威将军炮强,但它的短射程以及威力令军方失望。
最终军方也仅仅各采购了十二门,用以训练炮兵。但令人担忧的事情再次出生,在军方订单下达的一个月后,才接收全部的虎贲将军炮,而神威将军炮更是在半年后才交付军方使用。这无疑让军方十分恼火,也让大汗布尔罕十分担忧。
当时的大汗布尔罕不仅面斥火器监匠作李莫,连同他的顶头上司兵器监大匠作冯三槐都被降旨斥责。本来这已经是很丢人的事儿了,没想到还有更要命的是,军方在使用神威将军炮训练的过程中发生炸膛事故,十数名炮兵伤亡。冯三槐以及李莫面临着被御史弹劾的危险,而作为军中火器推广的健锐营校尉李统范也遭受牵连。然而,大汗布尔罕并没有惩处几人,反而让三人必须在一年之内为军队开发出一款实用的火炮来将功补过。
他们一起总结失败教训,发现,造成火炮炸膛原因有三。其一,神威将军炮属于重型火炮,不能采用诸如虎贲将军炮那样的逐段锻焊方法制造,只能整体铸造。这就增加了火炮在铸造过程中因为冷却时间的不同而产生砂眼的概率,从而造成炸膛。其二,神威将军炮整体铸造采用陶模法铸造。其不仅耗时耗力,效率低下,而且陶范在自然阴干过程中,成品率底。并且陶范在经过自然风干和烘焙之后,会形成内壁因为失水而造成开裂以及蜂窝状表面,致使火炮内部凹槽砂眼遍布,容易炸膛。其三,用于浇注火炮的生铁不合格。
对于问题原因,几人找到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第一,新式火炮仍然采用整体浇注的办法,但是火炮却被分割为两个主要部件,分别浇注。哪两部分呢?是炮管和炮闩!
炮管:就是一根下面粗壮,上部细长的通体钢管,顶端再配有敞口,防止因炮弹初速过快而造成炮口迸裂以及跳弹现象。它的样子就像是棒球棒。
炮闩:炮闩又叫炮门。顾名思义,它的作用就是起到密封火炮底部的作用。它是用精致的模具特别浇注而成的,属于螺式闭锁。样子就像我们现在使用的螺丝钉,外围有螺纹与炮管底部内螺纹相契合。只不过,这个螺丝钉比较大,而且它是中空的。那中间的空腔有什么作用呢?它是用来装填定装火药和炮弹的。
西隋人将火药制成颗粒状,以增加其燃烧时间,提高火药的燃烧效能,增加膛压,同时减少因为火药闪燃结块造成的残渣量,降低火炮清膛频率。
炮闩的底部侧壁有一个孔洞,与炮身底部相契合。当炮闩锁紧之后,两个孔洞在空间上重合,用以插入火捻。
这样的浇注方法,极大的提高了火炮的制造速度,同时也降低了残次率。
通体的炮管不仅有利于浇注,同时也有降低了火炮的降温清膛操作难度。而独特的炮闩设计,不仅降低了火炮的生产难度,还极大的提高了火炮的射速。在实战中,西隋帝国的炮兵部队,一门马步炮往往会配置八具炮闩,以提高射击速度(可达3发分钟),减缓火炮积温速度,减少降温清膛频率。
第二,在浇注材料上,西隋人使用了炒钢作为浇注材料。
结合西隋帝国一些文献资料,现代的考古发掘,人们惊讶的发现,西隋帝国的在当时已经能够大规模生产合金炮钢。其主要化学成分Wc≈0。27%~0。46%W(Cr)≈0。4%~1。19%W(Mn)≈0。25%~0。50%W(V)≈0。15%W(Ni)≈2%~3。3%W(Si)≈0。17%~0。43%W(SP)≤0。08%
看到这些数据,简直令人难以置信。通过西隋帝国遗留下来的文献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马步炮在制造过程当中,使用炒钢浇注。对于炒钢在文献中也有介绍。“…使生料熔融,加以矿粉,翻滚搅拌,炼至两三时辰,浇注成锭,反复锻打,炒钢乃成!”
引言中的生料就是生铁或废钢;而熔融就是生铁呈现液态或半液态状态;矿粉我们猜想,可能就是炮钢中合金元素的来源。
在2007年临河,马家河考古发掘中,考古专家发掘出一处西隋合赤惕时期的水利锻床遗址,并在里面发现一些炒钢的半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