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翔大军从正面扑向绵竹,刘备在外所以绵竹由马奎主事,此时马奎能依仗的只有诸葛亮了,毕竟现在绵竹内忧外患,不是他可以解决的。
凡事都分轻重缓急,诸葛亮很清楚这一点,内忧不过是一些夷人而已,这些夷人虽勇武野蛮,但是却兵器简陋,对地方的确很有危害。
但是面对大军却造成不了威胁,诸葛亮直接收拢了征绞夷人的大军,只在地方留了一部分,其余的全部驻守绵竹城,对抗张翔的大军。
现在马奎和诸葛亮能做的只有死守绵竹了,等待刘备归来也许还会有些转机,如果所有的地方都在打仗,那么西川这个地方就没那么显眼了。
可惜大雪降临,所有的诸侯都收了兵,只有张翔在西川搞东搞西,自然把所有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绵竹这边的动静这么大。
刘备想不知道都难,为了快点回到绵竹,刘备不得已走了近路,山川之地自然小道众多,其中有些的确可以加快进程,但是往往这样的小道都很危险。
只有一些猎人才敢走这些小道,刘备不得不冒这个险,所以诸葛亮派出去的人正好跟刘备错开了,刘备这边突然没了消息,让局势变得更乱了。
诸葛亮这边只能隐瞒不报,谎称刘备正在赶来的路上,这件事除了诸葛亮也只有马奎知道,就连去找刘备的人也被马奎秘密处理了。
这种时候诸葛亮也只能心狠了,诸葛亮也不能继续派人出去找,只能希望刘备无事,因为张翔攻打西川,连带着曹操这边也发生了争吵。
现在曹操手下分为两派,一派是配合张翔攻打荆州,还有一个是等待开春明年再战,支持攻打荆州的一般都是武将,不过却以荀攸为首。
荀攸喜欢兵行险招,所以在颍川书院之时,荀攸和郭嘉是最谈得来的,关系也是很好,就连荀彧都是通过荀攸认识的郭嘉,不过荀攸的用险和郭嘉不同。
荀攸很喜欢选择极端的办法,不成功便成仁那种的,而郭嘉就相对天马行空一点了,不过却有一条后路,这次攻打荆州就是荀攸提出来的。
毕竟符合武人的胃口,但是同意等待来年开战的却是贾诩和荀彧,贾诩虽然有毒士之名,但行事作风却比较保守,不到关键时刻是不会下狠招的。
而荀彧则是出于对粮草方面的考虑,荀彧总管内政,他很清楚如果冬季发兵,粮草损失巨大来年就不好过了,两方人在曹操面前吵得不可开交。
其实出兵不出兵对曹操来说都没有什么不同,曹操头痛的是两方人的态度,曹操虽然也喜欢用平衡之道,但是却不喜欢两方人在明面上争吵。
曹操:“成何体统,张翔一出手你们就失了分寸,冬季拒不发兵。”
曹操这一开口,两方人都不敢吵了,曹操还是更倾向于荀彧和贾诩一方,准确的说曹操更倾向于文人一方,武人还是先压一压为好。
等到明年这些武将才能爆发出更大的武力,还有就是荀彧的态度,荀攸贾诩荀彧都是曹操毕竟看重的人,但曹操最看重的还是荀彧。
自从刘协死后,荀彧对曹操一直若即若离,曹操曾经酒后说过荀彧是他的子房,曹操一直在缓和与荀彧之间的关系,又怎么会倾向武人呢?
就在曹操选择观望的时候,刘备终于回到了绵竹,期间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头,刘备一回到绵竹,张翔才真正的出手,攻打绵竹看似动静很大,其实就是一个虚招。
真正厉害的就是绵竹侧翼这一支兵马,虽然人数不多,只有几千人,但是却在绵竹的要害位置,领头的是越兮,越兮是张翔从吕玲绮手下抽调出来的。
越兮曾经跟着父亲隐居山中,所以对山地之战非常适应,这次攻打绵竹不容有失,张飞和龙奔都是骑将,所以只能用越兮了。
越兮带着几千人马在山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每天不是吃了睡就是睡了吃,这段时间越兮都觉得自己胖了,越兮最想的还是吕玲绮。
可是张翔没有下令他也不敢带人回去,只能等啊等,张翔终于来了命令,越兮迫不及待的就扑了出去,绵竹侧翼地区已经很乱了。
还有一些夷人在作乱,毕竟诸葛亮把附近的兵卒都抽调了。越兮一出现直接势如破竹,这些留下来的守卒可不是越兮的对手。
一点破所有的地方就都失去了作用,绵竹就是这样,越兮真奔刘备而去,几千精锐长驱直入,而正面战场上张翔也发动了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