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星落门锁 > 第42章 焦头烂额的庲降都督府(第1页)

第42章 焦头烂额的庲降都督府(第1页)

南中的季秋时节,夜晚,可爱得有些过分。

且兰古城的上空,繁星满天,碧绿的天空像是一块千年古玉,透着一种饱满的柔和的温情脉脉。

在这同一片星空下,如果我们将目光从且兰古城向西平移300里,在群山万壑中间的一块开阔地处,便会发现一个不大的纯粹的军城。

此地名为平夷城。

新的南中庲降都督府,就在这里。

庲降都督府本来在建宁郡治所在地,前任都督李恢家族本就是建宁豪族,自然将庲降都督府设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更为保险。

张翼将军上任后,将庲降都督府迁移到了目前的所在地平夷县城。

这一举动,既有对牂牁蛮夷异常动态的关注,也有向其他蛮夷豪族示好的意思在内。若自己继续将庲降都督府设置在李恢家族的一亩三分地上,其他豪族就不可能认为自己会公平对待他们,而李氏也会继续认为张翼时代的庲降都督府依然在他李氏的庇护之下。

张翼本就是益州豪族出身,自然深谙其中滋味。

所以,张翼果断地将庲降都督府迁移到了平夷县城,并将此地改造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军城。

军城不大,但十分坚固。

张翼这个庲降都督的掣肘之处,不仅仅是周围全是蛮夷,自己全无借力之处,更有诸葛亮当初制定的政策,到得此时,已经有些难以为继。

时移世易。

当初,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中叛乱后,当时的随军长史费祎入谏曰:“今丞相亲提士卒,深入不毛,收服蛮方;目今蛮王既已归服,何不置官吏,与孟获一同守之?”

孔明曰:“如此有三不易:留外人则当留兵,兵无所食,一不易也;蛮人伤破,父兄死亡,留外人而不留兵,必成祸患,二不易也;蛮人累有废杀之罪,自有嫌疑,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不留人,不运粮,与相安于无事而已。”

诸葛亮的话,说的非常有道理,但其中蕴含的浓浓的却无奈意味,却也是掩饰不住的。

但事情发展到今天,再回头看的话,就觉得这一切都显得十分滑稽。占有一个地方,不驻军,不付出,也无收益,那,占有这个地方,还有什么价值!

后世华夏收回香港时,日不落国提出一个要求,就是华夏不可在香港驻军。

太宗爷爷当即微微一笑:“军都不驻,要这主权有何意义!”

霸气侧漏。

日不落帝国的余晖在太宗爷爷的微笑之中,灰飞烟灭,化作昨日黄花,徒留下英吉利伤痛记忆无数。

反观当时的诸葛亮是什么心态呢?

当时,南中对于蜀汉来说,基本上只具有政治上的意义和价值,而没有实际上的贡献。

魏延在这一路上,可没有少给沈腾讲述关于诸葛亮,关于南中的诸多事情——

“并非诸葛丞相无智,他只想着赶紧带兵北上,将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北伐这一个点上,因为只有北伐,才能将散乱的蜀汉帝国所有精气神凝聚起来,这几乎算是唯一途径。”

“当时,咱蜀汉帝国最大的危机,是荆州陷落、云长阵亡引发的连锁反应,夷陵之战失败,蜀汉帝国建国精英几乎全部失陷其中,甚至连先帝,也再没有机会回到成都。”

“蜀汉与孙吴再次结盟,却带有一股子凄凉的味道。特别是对于蜀汉帝国来说,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假如不与孙吴结盟,咱们蜀汉的旗帜还能打多久,真的不好说呢。”

“从这一点上来说,咱们是不是还要感激孙吴人?”沈腾问。

“那倒也不必。夷陵之战后,孙吴第一时间就派了人来联盟,还送还了许多俘虏的士卒,先帝一直不同意,后来,到了今上时代,才又重新结盟的。”

“孙吴先要求结盟?他们不是打赢了么?”

“夷陵之战,是他们赢了,但接下来,假如咱蜀汉彻底没了,他

孙吴又能坚挺几日?”

沈腾点点头,道:“唇亡齿寒啊。”

关于北伐,这是后世人对诸葛亮最多置喙的话题,魏延和沈腾之间,也有过诸多讨论。

“不北伐不行吗?安安心心做好内务,发展经济,不好吗?”

沈腾的这个问题,算是替后世很多人问的了。

在许多人心中,诸葛亮不北伐的话,专注国内经济民生,说不定会出现“奇迹”的。

魏延狠狠瞪了沈腾一眼,道:“你小子懂个屁!北伐,可不仅仅是诸葛亮一人的执念,而是国家战略,必须通过对外战争,将蜀汉帝国的已经跌落尘埃的信心,拾掇起来。”

“一个国家,一旦没有了方向,没有了目标,没有了信心,也就没有了动力,距离亡国,也就相去不远了。”

如此说来,诸葛亮执行的南中“以蛮治蛮”政策,就显得非常合理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