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仪是典型的文人至上思维。
这种思维有光明正大的一面,也有晦暗难言的一面。
“杀人,需要用刀吗?不,不需要!如果眼泪可以杀人,为什么要用刀?而且杀的还是蜀汉帝国军中第一人的领凉州刺史假节征西大将军南郑侯!”
“我去你大业的,要这么多头衔儿有个屁用!”
杨仪忽然发现,自己的思绪万千,却一直围绕着那个死鬼魏延打转!
我这是怎么了?
魔怔了?
走不出来了?
魏延的人头,就在自己身边卫士们的手里,被生石灰腌制过的人头,生不生熟不熟的,灰头土脸,尤其让人觉得恶心。
但这恶心人的味道,搁在杨仪这里,却美味无比。
老远,闻一口死魏延的腐败气味,都能让他连吃三大碗粟米饭,咸菜都可以不要。
汉中魏延的家属们不见踪影,据说提前回到成都侯府去了,这让杨仪很是不爽。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这个道理,杨仪很懂。
大家都懂。
其实对于斩杀魏延这个事情,杨仪也并非没有顾忌。
魏延可不仅仅是军中第一上将,征西大将军,南郑侯,更是荆州帮最后的一个大佬,是荆州帮的旗帜!
自己将魏延斩杀,势必将成为荆州帮的死敌。
而此时的蜀汉军中,依然是荆州帮的天下。
虽然吴懿等人的存在,分化走了部分势力,但总体来说,只要魏延在,荆州帮的旗帜就不会倒下。
吴懿是皇帝的舅舅,这个身份看似风光无限,但其实细究起来,却也非常尴尬,因为整个大汉朝的历史上,无论前汉还是后汉,外戚祸国殃民的戏码一再上演,所以,人们对于外戚干政十分敏感,且非常忌讳。
也因此,吴懿这个封左将军高阳乡侯的老国舅爷,在蜀汉政坛,几乎从未发声过。
“姜维,必须尽快扶持起来,让他去压制荆州帮最好不过。”
杨仪此时最感欣慰的,却是魏延的造反,是诸葛亮丞相的临终“杰作”。
而魏延的人头,是马岱狗贼的“杰作”。
荆州帮,要找茬,找诸葛丞相去吧,找马岱去吧,干我杨仪何事!
看来,得安排几个人,把这些风吹出去才好。祸水东移西移南移北移都可以,只要不沾自己身上,就是好事。
想到此,杨仪的心情好多了。
他甚至想通了,马岱接下来注定是“命运多舛”!指不定哪天出门,就被人从背后一搬砖敲在脑瓜子上也说不定。
假如马岱遭遇荆州帮的清算,自己是救他呢?还是救他呢……
“马守义啊马守义,自作孽不可活!”
想想陇西马氏的命运多舛,杨仪自己也有点感慨万千了。
后汉王朝的第一豪族陇西马氏最后的荣光,注定了,将消失在成都的这个冬天里……
可怜的……
那又如何?
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胜旧人。
让马家的崛起,也不过是占据了后汉王朝崛起之初的后发优势而已。
凭什么你马氏就可以,我杨仪就不可以?
……
急行军三日,匆匆忙忙赶回成都,杨仪来不及回到自家府上,只在公事房里匆匆忙忙洗漱一下,立即着手处理公事。
其实,这府中又哪里有什么公事需要他急急忙忙赶回来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