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杨麒与曹文诏大军在追到老哈河之后,没有继续向东追击建奴联军,而是直接带着大军沿老哈河上游南下,准备沿着冀州镇在朵颜卫地盘上建立的哨点进入蓟州镇地盘。
要是按照原路返回宣府,距离实在太远,他们的补给已经有点跟不上了。
至于之前建奴在骆驼山北麓一带抛弃的大量宣府青壮,以及钱粮物资,自有陈奇瑜从宣府派来的军队接收。
随着战事结束,这些东西的绝大多数肯定是要还给原来的苦主。
而侥幸活下来的宣府青壮们,自然是重新返回各自的原军堡。
因朱由校知道明末武将们喜欢杀良冒功,所以要求兵部在核验首级的时候多了两道手续。
此外,为了震慑宵小,对于那些杀良冒功的将领,一律斩首并传檄九边。
勇卫营与京营从大宁返回蓟州,并最终回到京城,等于是围绕着燕山山脉转了一圈。
在大草原上击溃建奴与蒙古联军,不仅是一场对建奴的大胜,也是一场震慑漠南蒙古诸部的武装游行。
有了这一次的大胜,重新恢复了大明军队的赫赫威名。
随着勇卫营与京营一同返回京畿的杨麒,因建奴入寇宣府,被锦衣卫请到了诏狱喝茶。
丧城失地,不是将建奴赶出宣府地界就能轻易弥补的。
好在杨麒出关追剿建奴联军得力,不然一个斩首与传檄九边的下场跑不了。
但为了给朝堂和宣府一个交代,杨麒的宣府总兵是不能继续当了。
念其追剿建奴有功,朱由校只是将其贬为庶人。
等九边什么时候缺总兵了,可能还会继续起复他,反正这杨麒挺能活的,一直活到了崇祯十七年大顺军攻陷兰州城。
而百官一直弹劾的陈奇瑜,自然被朱由校以刚赴任不该承担全部罪责的原由,给强保了下来。
但也不能什么都不罚,陈奇瑜还是被朱由校给罚俸了半年。
孙承宗那边,遭到百官弹劾的题本也不少,朱由校也只是对他进行了小惩,将少傅降为少保。
而同样负有连带责任的兵部尚书袁可立与内阁首辅黄立极,朱由校也只是进行了罚俸三月的小惩罚。
对于被惩俸的几人,很快被朱由校以各种名义的赏赐给返了回去。
有罚就有赏,此次作战中战功卓着的马世龙、左良玉、祖大寿、曹文诏、孙应元与杨崇猷等将领,也根据他们军功大小进行了对应的赏赐。
但杨麒留下的宣府总兵朱由校没有让祖大寿调任,也没有让原先的副总兵升任,而是将挂陕西总兵援辽的侯世禄调任宣府。
祖大寿的私心太重,朱由校实在不敢让他担任一镇总兵,更何况是扼守京师西北大门的宣府。
现在的祖大寿,依然挂着大同镇副总兵的实职,也依然在孙承宗的帐下听令。
黄台吉这次西征前半程尚算顺利,但下半程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