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大人客气了,城中百姓困囿,这些钱财和粮食,你带回去,赈济百姓吧。”
韩烈倒不是瞧不上这些钱粮。
而是他现在营地内,不缺钱粮。
甚至可以说钱粮充足,但他也没有越俎代庖。
献出钱粮去城中赈济百姓。
毕竟他是军人,如今兖州府知府衙门官吏,卫所官吏都在。
城中虽然遭到杀戮劫掠,但只要邓藩锡有心安顿百姓,城中的百姓,还是能够糊口活下去。
就单单他们能够送上钱粮,就说明问题了。
“韩大人仁义,本府代城中百姓谢过大人。”
邓藩锡送上钱粮的目的,一来确实是表达感谢之意。
毕竟没有韩烈率领的援军,他们这些人,包括全城百姓,都成为了建奴的刀下之鬼。
二来邓藩锡此来,也有试探和结交韩烈之意。
两次交战,韩烈率领的兵马,都大获全胜。
凭此军功,韩烈只要熬过这次战争,青云直上,指日可待。
这样前途无量的将领,邓藩锡和丁文明,自然希望交好。
至于试探,则是基于本能。
韩烈率领的人马,如今高达一万七千人马,屯驻在城下。
每日所需钱粮可不少。
但韩烈却没有伸手,向城中索要一分一毫。
这多少有些不合常理。
整场的情况,大军驻扎城下,城内肯定要准备钱粮劳军。
韩烈不要,是真心不要,还是在等待他们主动上交钱粮。
亦或者是需要更多呢?
这点邓藩锡心中没底,只能亲自前来试探一番。
短暂的交谈之下,韩烈的态度,让邓藩锡心中稍安。
很显然韩烈确实没有索要钱粮的意图。
“韩大人,连战连捷,这等大功,本府与兖州官吏上下,与有荣焉。”
“为了给大人请功报捷,本府与监军参议王维新,指挥使丁文明大人,都写了奏折。”
“准备上报兵部和吏部,还请韩大人过目,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本府回去也要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