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张口就来的表情包 > 第二章 巧用语言(第2页)

第二章 巧用语言(第2页)

某人自诩常听有文三国的京剧,渐渐地摸出了许多门道,知道很多人物的职业,如赵子龙是卖年糕的。为什么呢?因为有京剧唱“赵子龙老迈年高”!

这正是把“老迈年高”故意说成“老卖年糕”引起的幽默效果。恰当地运用双关手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可使语言活泼幽默,另一方面,谐音双关的运用也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缓解紧张的气氛。

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过生日,正当全家人众星捧月似的围坐在老寿星身旁,一边喜气洋洋地谈笑风生,一边敬酒吃菜时,突然听到“叭”的一声巨响,原来是今年准备考大学的孙子碰倒热水瓶,热水瓶炸了。

这不合时宜的声音让孩子顿感手足无措,父母都过来一边收拾一边埋怨他不小心。老人则笑着说:“这可是好兆头,孩子今年考大学,不能停在原来的‘旧水平’上,咱也得发挥出‘新水平’来。今天刚好借这一声响,就当是为我的生日放了鞭炮吧。”

一席话说得一家老小都轻松地笑了起来,孙子也摆脱了窘境,生日喜庆的气氛更加热烈了。“旧水瓶”与“旧水平”联系起来,巧解其意,让犯错的人有了台阶下,皆大欢喜。

有一对年轻夫妇,因家里只有一台彩电,男的爱看球赛,女的爱看电视连续剧,这样就出现矛盾了。最后当然是丈夫让步。

不过这位丈夫还算有心计,平日一有机会,他就向妻子灌输点体育知识,谈谈球赛趣闻,久而久之,妻子的兴趣果然被他挑动了,有时也跟他一道收看体育比赛的节目,那真是夫唱妇随了。到了四年一后的世界杯足球赛时,妻子的眼睛已经被精彩的比赛吸引了,这时,他才煞有介事地对妻子说:

“看你这个高兴劲儿,我想起了一句老话。”

“什么话?”

“知足常乐!”

“怎么会想起这句话呢?”

“知足常乐么,就是知道足球以后,就会常常快乐了呗!”

可见,生活中可利用的谐音非常之多,只要你留心观察,必能把许多枯燥乏味之事说得有声有色,饶有风趣。

语义双关的幽默技巧

所谓语义双关,指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本义和转义),使语句所表达的内容出现两种不同的解释,彼此之间产生双关。也就是说,词语表面是一个意思,暗中隐藏着另外一个意思。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从南京迁都重庆。一年四季,日寇的飞机狂轰滥炸非常频繁,让山城的百姓和流寓此间的各界人士,无不吃尽苦头。只要听见警报一响,大家都得赶紧丢下手头上的事情,涌入防空洞避难。陈寅恪教授目睹此状,感慨不已,于是为防空洞题写一联,联文仅八个字,却一时广为流传:

见机而作

入土为安

这真是一则让人哭笑不得的黑色幽默。“见机而作”和“入土为安”本是中国人熟悉的成语和俗语,其语义与飞机、防空洞本没有任何的牵涉,陈先生却巧妙使用双关法撰联,以此“机”(时机)音彼“机”(飞机),用“入土为安”说“进洞避难”,不仅妙趣横生,而且兼蕴悲天悯人的感叹,其意味近乎于“含泪的笑”。陈先生的才思敏捷,由此可见一斑。

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词语本来是没有多义性的,但在特定条件下受上下文的影响,也可带有某种双文的含义。语义双文的修辞格式以语义的关联为纽带,利用本义和转义的差距造成语言的交叉,产生含蓄的幽默效果。

有人问鲁迅:“先生,您的鼻子为什么是塌的?”

鲁迅笑答:“碰壁碰的。”

鲁迅的回答可谓妙不可言,“碰壁”二字一语双关,既是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对自己坎坷生活经历的自嘲,又巧妙地回答了造成“塌鼻梁”生理特征的原因,从而产生了无法言喻的幽默效果。我们从鲁迅的身上,分明能感受到他的思维敏捷,更能够感受到他豁达中的幽默。

从以上的两则幽默中我们可以看出,语意双关是利用了一个词语所具有的两种或者更多的意义,在一定的语境中,为了达到有效、含蓄、幽默地表达思想和情感以及提高表达效果的目的,人们有意识地让同一话语具有两种不同的思想、概念、情感等。不同语义的暗示之所以能起到关联的作用,是因为某些词与词之间在音、形、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类同现象。这种类同现象的存在使得人们能够自然地关涉词语的表层信息和它暗指的深层语义。

猴子死后去见阎王,请求来世做人。

阎王说:“你要做人,必须把身上的毛都拔掉。”就叫小鬼过来,给他拔毛。才拔一根,猴子就痛得大叫大嚷起来,不让小鬼拔它的毛。

阎王说:“看你,一毛不拔,怎能做人呢?”

这则笑话假托一个寓言故事,讽刺极端吝啬自私的人,他们连拔一毛就可以利天下的小事都不做,结尾则发出了“怎能做人呢”的犀利质问。

“一毛不拔”字面意义是一根毫毛都不肯拔,引申义是形容极其吝啬自私。这则笑话兼有两种意义:表面上假托阎王责骂猴子一根毫毛都不肯拔;实际上是用来讽刺极其吝啬自私的人。

恰当地使用语义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有一箭双雕之妙。有时幽默诙谐,饶有风趣;有时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妙趣仿拟的幽默技巧

仿拟,就是模仿已有的词句,加以改造,临时造出一个新的词句,即:“旧瓶装新酒”。由于“仿者”与“被仿者”之间的反差很大,甚至是将毫不相干的事物硬拉到一起,因而能产生幽默风趣的效果,给人以很深的印象。

在交流中,人们常用仿词造句的形式增加语言的幽默感。这其中有的是仿词,有的是仿短语,有的是仿句子,有的是仿篇章,总之,都是仿照人们熟知的词语或者文章,把原来适用于某种环境、现象的词语用于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新的环境和现象之中,或借现成句式、篇章、词调的形式,仿造出内容相反或相对的新句章,造成不谐调、不搭配的矛盾,使人有新奇感和生动感,产生出强烈的幽默效果。

按照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分为以下四个境界:

第一、仿词。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仿拟现象。例如:

某人神秘兮兮地对大家说:“我告诉你们一则‘新闻’……”朋友们听完后,哈哈一笑:“我还以为是什么新鲜事呢?这早就是‘旧闻’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