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修炼心灵的方法 > 虚荣愚蠢是虚荣的影子(第2页)

虚荣愚蠢是虚荣的影子(第2页)

所以说愚者的好为人师的作为,当时在提出建议或展示自己的某些“特长”优势时,自己的虚荣心可能会得到暂时的满足,但是却为后来人际关系的发展制造了障碍,与智者以人为师的效果截然相反。

虚荣心强,面子第一

18世纪的著名诗人威廉·科贝特在他的《乡间行》中,曾经挖苦地描述新一代资产阶级追求时髦的心态:“摆上几把招眼的坐椅和一个沙发,挂起六七幅镶有金框的版画,装满小说的旋转书柜……许许多多的酒瓶酒杯和‘一套正餐餐具’、‘一套早餐餐具’以及‘甜食刀具’……最糟的是客厅!还有地毯和拉铃!”这种消费攀比的热烈景象和氛围,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

荀子说:“人生而有欲。”因为人是一种生命,生命自然有欲。有欲无欲是生命与非生命的分界。欲是生命之所以成为生命的本原。所以说,人的欲望是天生的。但凡是生命,都是一种群体。有群体便有差异与不同,便有攀比和嫉妒的欲,于是便产生虚荣心了。所以说,虚荣心总是与攀比、嫉妒、追求等相伴而生的。

但虚荣心是一种递增的发展事物,好像一只被吹起来的气球一样,总是希望越吹越大。生命的虚荣心特别是人的虚荣心可以说是无限的,俗话说作了皇帝还想成仙。满足了一个愿望,随之又产生了两三个愿望。满足了这个琐细的愿望,很快又新生了那些庞大的愿望。由此可见,虚荣心具有一种强烈的渴求的力量。求而得之,则满足快乐;求而不得,便苦恼愁闷,便寻求新的获得途径,自然要进入创新的境界。

再者,虚荣心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跟时尚有关。时尚推动虚荣心的旺盛和强大,旺盛的虚荣心反过来又推动时尚的繁荣和更大面积上的流行。比如大街小巷美女如云,便是女人的虚荣心造就的锦绣景观。女人比男人对青春的敏感度要强烈得多,所以追求年轻和漂亮便成为女人们互相攀比的虚荣心了。年龄不是随便能伸能缩的东西,所以年轻是肯定求之不得的。于是女人便把心思都集中在追求美丽上,大概是美丽了也就年轻了。于是扮靓便成了女人最直观的表现。女人们纷纷去美容厅去健身房去游泳池,为的都是关心自己、呵护自己和美丽自己。由于虚荣心使女人对自己的美丽更赋予细致和耐心,当然也无形中使城市的街道日益缤纷灿烂。你说这虚荣心有什么不好?芽她们不仅用自己的身体成为满街流动的风景让人赏心悦目,而且还积极有效地推动了服装业化妆业美容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再比如家庭装潢的时尚化,也是虚荣心带来的结果。

生与欲密不可分。虚荣心的满足,究其实质应该是有利于生命,有利于生存,有利于进步。但是,对于虚荣心的满足,要适可而止,如果饱而不止,也会导致灾害。

虚荣心强的人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昔日的荣耀经历或今日的辉煌业绩,他们或夸夸其谈,肆意吹嘘,或哗众取宠,故弄玄虚,自己办不到的事偏说能办到,自己不懂的事偏要装懂,一切为了提高自己。虚荣心强的人喜欢炫耀有名有地位的亲朋好友,希图借助他人的荣光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而对于那些无名无分、地位“卑微”的亲朋则避而不谈,甚至惟恐避之而不及。

因此,对虚荣心这种东西,要正确把握、合理引导和适当应用,千万不能任其发展,殃及他人,祸及社会。对于我们每一位人来说,就是要使自己的虚荣心适可而止,做到顺着大路跑而决不乱来。

跳脱虚荣的华丽樊篱

虚荣心理,是一种扭曲的自尊心。

心理学认为,虚荣心理是指一个人借用外在的、表面的或他人的荣光来弥补自己内在的、实质的不足,通过满足自己的自尊,赢得别人和社会的注意与尊重。虚荣心实质上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过度表现。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曾经说过:“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生活中的人,很少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弱点公布于世,都想把自己最好的部分展示出来,以获得他人的赞扬,让自己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得到满足。但是,偏偏有不少人没有多少可以向他人炫耀的资本,于是虚荣心理者作为在群体中的个体便很自然地凸显出来。

虚荣心强的人,经常会喜欢炫耀,喜欢炫耀有名有地位的亲朋好友,喜欢炫耀自己有多少财富,喜欢看到众人对他露出羡慕的目光。从表面看,虚荣是对某种实际上并不属于自己的事物作为精神目标的追求,用夸大的或者是根本不存在的现象来向他人证明自己的价值,而从本质上说,虚荣是对某种既得利益或期待利益的占有企图。

与嫉妒心一样,虚荣心也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性格弱点。生活中,大家都不太喜欢跟太虚荣的人交往,但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或多或少的虚荣。要想在世界上寻找一个毫无虚荣心的人,其难度相当于大海捞针。我们对这样的场景一定不陌生:男人信口开河地吹嘘自己根本不值一提的业绩,女人满面笑容地夸耀自己并不优秀的孩子,富人充满优越感地嘲笑穷人生活的俭朴,长相出众的人挖苦别人相貌的缺陷……可以说,虚荣充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虚荣如果只停留在表面上,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常常翘起拇指说:“老子从前比你阔多了”,只能说是自欺欺人,对自己或他人并不造成什么伤害。但倘若虚荣变成了虚伪,变成了嫉妒,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从而达到自己内心的满足,就需要警惕了。

所谓虚荣心,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但虚荣心强者不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而是利用撒谎、投机等不正当手段去渔猎名誉。

虚荣心的产生跟自尊心有极大的关系。按照发展心理学的理论,随着生理发育,虚荣心才介入人的情感世界。一般来说儿童少年的自尊心不明显。但是随着社会的影响,青少年的虚荣心的表现也越来越明显,随着人生理与心理的成熟,人的社会认识能力与自我意识也逐步提高,开始了个体的社会化。自尊心强的人,对自己的声誉、威望等等比较关心;自尊心弱的人,一般对这些都不在意,但也不能因此就认为,虚荣心强的人一般自尊心强。因为自尊心同虚荣心既有联系,更有区别,虚荣心实际上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就拿表扬后的情感体验来说,一个人做了好事,受到表扬,心里高兴,这是有荣誉感的表现;珍视自己的荣誉,顾全自己的面子,这也是一切有自尊心的人都会有的正常要求。但是,若对表扬沾沾自喜,甚至为了表扬才去做好事,为了面子不惜弄虚作假,那就不是正确的自尊心了。人是需要荣誉的,也该以拥有荣誉而自豪的。可是真正的荣誉,应该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应该是经过自己努力获得的,而不是投机取巧取得的。面对荣誉,应该是谦逊谨慎,不断进取,而不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可见,当人对自尊心缺乏正确的认识时,才会让虚荣心缠身。

穷人的虚荣

虚荣对于穷人来说,常常表现于太讲面子。

太讲面子不过是自卑的表现,而自卑总是会在面子上留下痕迹。一个人穿几百元一双的袜子,外面套一双几十元的布鞋,那是格调;一个人穿几百元的皮鞋,里面的袜子却烂了一个洞,那就是笑话了。袜子和鞋子都破,你可能遭人同情;而只有袜子是破的,却可能遭人耻笑。穷人的虚荣就是后面这种。

虚荣的人总是把最光鲜的东西堆在表面,让人晃眼之下,得到一个光鲜的印象。然而表皮下面的东西却不容易安顿得好,稍不注意就七拱八翘,让光鲜像一个小丑,滑稽可笑。小丑的外表为什么那么鲜艳?不是没有道理的。

许多雄性动物都有着夸张的外表,比如孔雀的尾巴、狮子的鬃毛、鹿的角等等,除了吸引异性的眼球外,就是为了同性间的战争。两只雄猩猩为了争夺一只雌性而宣战,但它们并不直接开打,而是怒目圆睁,愤然发声,做出一种决战的态势。真正打起来的时候并不多,在这种态势的较量中,常常就会有一方败下阵来,另一方大胜而归。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一种境界,虚荣也是一种生存智慧。不管实力如何,先把架势摆好再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穷人是最容易彼此贬低的,相互不容。因为他总是想压倒对方,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对方压倒。虚荣和刻薄往往相辅相成,贬低别人是为了抬高自己,之所以要抬高自己,是因为除了自己,没有人会去抬高你。

战胜虚荣四种武器

1改变认知,认识到虚荣心带来的危害。

虚荣心强的人,在思想上会不自觉地渗入自私、虚伪、欺诈等因素,这与谦虚谨慎、光明磊落、不图虚名等美德是格格不入的。虚荣的人为了表扬才去做好事,对表扬和成功沾沾自喜,甚至不惜弄虚作假。他们对自己的不足想方设法遮掩,不喜欢也不善于取长补短。虚荣的人外强中干,不敢袒露自己的心扉,给自己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虚荣在现实中只能满足一时,长期的虚荣会导致非健康情感因素的滋生。

2端正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能脱离社会现实的需要,必须把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建立在社会责任感上,正确理解权力、地位、荣誉的内涵和人格自尊的真实意义。

3摆脱从众的心理困境。

从众行为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另一面。对社会上的一种良好时尚,就要大力宣传,使人们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发生从众行为。如果社会上的一些歪风邪气、不正之风任其泛滥,也会造成一种压力,使一些意志薄弱者随波逐流。虚荣心理可以说正是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所带来的恶化和扩展。例如,社会上流行吃喝讲排场,住房讲宽敞,玩乐讲高档。在生活方式上落伍的人为免遭他人讥讽,便不顾自己客观实际,盲目跟风设计,打肿脸充胖子,弄得劳命伤财,负债累累,这完全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所以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面对现实,实事求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去处理问题,摆脱从众心理的负面效应。

4调整心理需要。

需要是生理的和社会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人有对饮食、休息、睡眠、性等维持有机体和延续种族相关的生理需要,有对交往、劳动、道德、美、认识等的社会需要,有对空气、水、服装、书籍等的物质需要,有对认识、创造、交际的精神需要。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满足需要中度过的。可人毕竟不能等同于动物,马克思指出:“饥饿总是饥饿,但是用刀叉吃熟肉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在某种时期或某种条件下,有些需要是合理的,有些需要是不合理的。对一名中学生来说,对正常营养的要求是合理的,而不顾实际摆阔的需要就是不合理的。对干净整洁、符合学生身份的服装需要是合理的,而为了赶时髦,过分关注容貌而去浓妆艳抹、穿金戴银的需要就是不合理的。要学会知足常乐,多思所得,以实现自我的心理平衡。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说:“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他的话虽然未必全对,但至少反映了相当一部分生活的真实。让我们用实事求是的武器,去战胜虚荣心理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