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忙忙碌碌的飞快消逝。
四年过去,粉天下已经成了小有名气的店铺。
每天饭点的时候,排队的人能在店铺门口还要排出去几十米。
沈建兴脑子聪明,动手能力强,看张红英每天忙的不可开交,研究出来了一个可以同时煮几十份粉的自动煮粉器。
虽然很粗糙,但是使用的时候确实很方便,省下不知道多少人力。
沈建珍看到,摸了摸下巴:“建兴,有没有想过,去申请个专利?”
“专利?这种东西还能申请专利?”沈建兴不敢置信。
沈建珍笑:“只要你是独一份的,就可以申请专利。”
申请专利的具体事宜,是沈建珍操持的。
沈建珍申请完专利,第一件事就是让沈建兴去开厂。
沈建兴挠挠头皮:“我能行吗?”
张红英倒是看出来了沈建珍的打算:“阿珍,你是不是想把它做成小吃车,然后卖给摆摊的小贩?”
沈建珍点点头:“有了这个东西,粉天下走遍天下的脚步,可以更快一点。”
张红英觉得这个事确实值得一干。
青镇还有十几年兴盛时间。
等到服装厂纷纷外迁或者倒闭,其他工厂又因为环保要求,被迫搬迁到安徽或其他周边地区,青镇成了个空心镇子。
苏州从明朝开始就有很兴盛的纺织业。
明末着名文学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曾对绸市的繁荣作了详尽的描述,“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日出万绸,衣被天下”。
鼎盛时期,纺织工厂就有几千家——虽然很快就走了下坡路。
几百年的时间,熏陶、培养了大批极其勤奋的工人。
他们忙时耕种,养蚕,晚上纺纱,织布,从会开始走路就开始学干活,一直到走不动路才放下手中的活。
厂子搬迁以后,在当地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工人,也水土不服了很多年。
为什么离过年还有一个月呢,就不上班了说是准备过年?
为什么要双休?
为什么有加班的机会没人抢了?
为什么什么事都没有,就有一半人溜号了?
要知道他们厂子在青镇的时候,加班机会可是都要靠抢的啊……你跟车间主任关系不好,加班都不叫你,你收入不就少了吗?
这边的工人,居然连正常上班都做不到,动不动就缺勤!
张红英以前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大城市三十五、四十五,就很多都找不到工作了。
鸭湾村的人,一直要到七十五岁以上才找不到工作。
就算是厂子搬到安徽去了,也宁愿在当地建宿舍,再用大巴把青镇的工人拉到安徽去上班。
但是,这样做也带来一个巨大的后果。那就是,整个青镇,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