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说:“饭后百步走。”
丙说:“老婆长得丑。”
三人说完哈哈大笑,“三笑石”因此得名。
三位寿星的养生秘诀十分简单,却耐人寻味。饭前适量饭酒可以开胃,饭后适当运动有助消化,而老婆丑则可能会像苏格拉底所说:“老婆丑,可能会成为一个哲学家”。
培根说:“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为了幸福生活,一定要学会节制,因为放纵自己就是自杀。
压力乃都市人的致命伤
“压力”曾一度被视为促使人类能够生存的重要因素。克服压力,是一种天生面对危险时所产生的反应,一种直接由远古的祖先遗传至现代人的感觉;可惜的是,压力只会制造麻烦而一无是处。有些人却善用压力,他们信服于“压力不会使人死、压力只会令人强”的神圣理念,透过现代科学的研究和分析也证实了这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谎言罢了。
压力,这个自诩为前进动力的孪生姐妹,已成了都市人的致命伤,它严重影响了都市人的生活质量。一个女中学生因不能学习的重负而离家出走,某企业老总因再也无法承受整天的员工讨工资,银行讨贷款,老婆闹离婚的生活而跳楼自杀的。生活的压力太大,以致他们无法承受,所以才走上了绝路。
现在都市人在充分体验高科技成果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愉悦的同时,也正忍受着它带给人们的巨大压力。在“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就是金钱”等类似观念的感召下,人们与时间赛跑,丝毫不敢怠慢地填满每一分每一秒,忙工作,忙进修,忙休闲,连吃饭都分秒必争,去吃快餐。在这样的快节奏生活下,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等一齐向人们袭来。身强力壮,承受力大者,挺身憋气,强自为之;心理素质差,承受力弱者,恐慌、失眠。
人不能没有压力,但压力不是越多越好。我们应一分为二地看待压力,应该看到它在督促人们前进中的作用。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压力的承受极限,即阀值,超过这个极限,如不能及时排解,就要出问题。现代都市人压力普遍已超过压力的警界线,许多人甚至于已经超过阀值,这也正是心理医生日益红火的原因。当然,如果压力太小或没有压力,人们就会失去动力,不思进取。俗话说:“人要逼,马要骑”。每个人应根据自身条件,把压力维持在最佳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临压不惧,真正体验快乐生活。
你有多久没有躺卧在草地上,凝望苍穹,望天空云卷云舒,看夜空繁星闪烁了?你有多久没有亲近大地,观草木荣衰了?你有多久没有陪家人朋友共享一顿丰盛的烛光晚餐了?很久了吧?
在强大的压力之下,都市人每天总是忙、忙、忙,越忙碌,就越觉得生活茫然。不知为何要这么忙,却又是忙、忙、忙。于是,盲目、忙碌、茫然,成天游来荡去,累了、烦了,却还是摆脱不了。忙碌仿佛成了一种惯性,而一旦脱离了这种惯性,整个人又似没有了魂的幽灵,整天晃来荡去不知所措。偶尔工作的余暇有片刻的松懈,又仿佛是偷来的快乐,不敢受用。
加班加点工作在我们这个社会已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大家工作都太累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生活中的其他乐趣,而那些双收入家庭的父母干脆把孩子们送到日托中心哺养。疲劳过度使得大家都成为生活中的失败者。
人生待足何时足
人自懂事以来,便识得世间的种种需求和期待,以致街上熙熙攘攘,难得一见满足的表情。“人生待足何时足”,许多人怀有一显身手的想法,却以“待得如何如何”来搪塞自己,总希望有个满足的时候,到那时再寻身心的清闲,目前则只图一时的满足。
古今多少豪杰志士,都在名利二字上消磨尽了。眼前的众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升斗小民看不破“利”字,正如英雄豪杰放不下“名”字一般。因此,蝇营狗苟,竞志斗才,却不知名利自己到底可保留多久?
名加于身,满足是什么?利入于囊,受用的又有多少?名如好听之歌,听过便无;利如昨日之食,今日不见,而求取时,却殚智竭虑,不得喘息。快乐并不在名利二字,以名利所得的快乐求之甚苦,短暂易失。所以,智者看透了这一点,宁愿求取心灵的自由祥和,而不愿成为名利的奴隶。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朋友说正为这一段时间老是做恶梦而痛苦。问及所梦内容,几乎全是梦见为了一点私利而与别人纠缠不休,甚至大打出手,好生苦恼。我便装做行家,为之解梦,劝他最近放下手中的生意,到处走走,躲一下“小人”,便可不再做恶梦。
朋友心中有事,自然不得清闲,即使在睡梦中也一样。而醒来时,更是驱赶此身,作无尽的追求。当时没敢与朋友直言,其实真正的“小人”是自己,是自己白日里老是想着为了蝇头小利去与人纠缠,所以才梦里不得安宁。如果整天为名利所累,万事扰心,不得安宁,即便物质生活上锦衣玉食,但精神压力不能排解,也只能悉苦万端。
古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当然是社会发展最有效的润滑剂,但不可过于看重名利,过于为名利奔波不休。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讲究效益的环境里,完全不言名利也是不可能的,但应正确对待名利,最好是“君子言利取之有道,君子求名,名正言顺”。
当然,最好的活法还是淡泊名利。因为名字下头一张嘴,人要是出了名,就会招为嫉妒,受人白眼,遭到排挤,甚至有可能由此而种下祸根。正如古语所说:“木秀于林,风必吹之;堤高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从必非之。”而利字旁边一把刀,既会伤害自己,也可能伤害别人,小利既伤和气又碍大利。如果认为个人利益就是一切,便会丧失生命中一切宝贵的东西。
人生待足何时足?名利是无止境的,只有适可而止,才能知足常乐。其实心是人的主宰,名利皆由心而起,心中名利之欲无休止的膨胀,人便不会有知足的时候。欲望就像与人同行,见到他人背有众多名利走在前面,便不肯停歇,而想背负更多的名利走在更前面,结果最后在路的尽头累倒。知足者能看透名利的本质,心中能拿得起放得下,心境自然宽阔。
一个人如若养成看淡名利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他也就更易于找到乐观的一面。但许多人口口声声说将名利看得很淡,甚至做出厌恶名利的姿态,实际是内心中无法摆脱掉名利的诱惑而做出自欺欺人的姿态,未忘名利之心,所以才时时挂在嘴边。好作讨厌名利之论的人,内心不会放下清高之名,这种人虽然较之在名利场中追逐的人高明,却未能尽忘名利。这些心口不一的人,实际上内心充满了矛盾,但名利本身并无过错,错在人为名利而起纷争,错在人为名利而忘却生命的本质,错在人为名利而伤情害义。如果能够做到心中怎么想,口中怎么说,心口如一,本身已完全对名利不动心,自然能够不受名利的影响。那么不但自己活得轻松,与人交往也会很轻松了。
事实上,欲望就像与众人同行,见到他人背着众多的财物走在前面,便不肯停歇,而想背负更多的财物走在更前面,结果最后在路的尽头累倒,财物也未能尽用。若能及早明白心灵的满足才是真正的满足,也就不会为物欲所趋,过着表面愉快,内心却充满压力而紧张的生活。若到老时才因无力追逐而住手,心中感到的只是痛苦。在未老时就能明了这一点,必能尝到真正安闲的滋味。而不再像瞎眼的骡子,背上满负着糖,仍为挂在嘴前那块糖而奔波而死。真懂得生活情趣的人,绝不会把自己的生命浪费在永无止境的欲望之中,也不为无意义的事束缚自己的身心,随时都能保持身心最怡悦的状态,而不会做欲望的奴隶。
责任的包袱有多重
歌德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生活中,常常听有人抱怨到活得太辛苦,压力太大,其实,这往往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兴趣、经验之前,便给自己在人生各个路段设下了过高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的,而是和他人比较制定的,所以每天为了完成目标,不得不背着责任的包袱去生活,不得不忍受辛苦和疲惫的折磨。
人首先要为自己负责任。有的人不看实际情况,要求自己必须考上名牌大学,必须学热门专业,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只有这样才算完美人生。许多大学毕业生不愿去基层,不愿去坚苦地区,就是因为他们人生的背篓中背负有太多的责任。这种以私利为出发点的个人抱负,已褪变为一个包袱压在身上,让人喘不过气来。可有人却乐此不疲。
人们常说:“什么事都归咎于他人是不好的行为。”但真的是这样的吗?许多人动不动就把错误归咎于自己,其实这也是不正确的观念。比如说有的人因孩子学习不好而整天苦恼,因孩子没考上大学而内疚。只要自己尽力去为孩子做该做的一切了,因为其他原因而落榜,怎么能把责任归到自己身上呢?再者说,赛翁失马又焉知非福呢?指不定孩子能在其他方面有成就呢。
了解自己,做你自己,就不必勉强自己,不必掩饰自己,也不会因背负太重的责任包袱而扭曲自己。如此,就能少一些精神束缚,多几分心灵的舒展,就少一点自责,多几分人生的快乐。
有的人对自己和社会格格不入的个性感到相当烦恼,可是后来把它想成:这种个性是与生俱来的,是上天所赐予的,产非自己努力不够。这样一想,也就不再责备自己,不再烦恼了。
生活中有许多不快乐与抱怨生活烦闷,感到人生不顺的时候,应该让自己明智一点,不要用“高标准”去为难自己,卸掉自己背负的沉重包袱,不再折磨自己。
歌德曾经说过:“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只有认清了在这个世界上要做的事情,认真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我们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并背负了恰当的适当的适合自己的责任包袱,我们就能体会到人生旅途的快乐。
赢了世界又如何
人活一辈子,不要太浮燥,就算你赢了世界又如何?该放下的都放下吧,不要为难自己,凡事别跟自己过不去!
待人接物以报宽厚态度最为快乐,因为给人家方便就是为自己以后打开了方便之门。善于领兵作战的将领,不逞其勇武;善于作战的人,不容易激怒;善于取胜的人,讲究战略战术,一般不与敌方正面交锋。所以必须懂得“真忍”的价值。
一天,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