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圣主龙驾在上,臣扶余国张仲坚,恭祝我王圣寿无疆,特来朝见。”
李世民和颜悦色,道:“王兄平身。”
张仲坚口称:“领旨。”
双手扶笏,恭立阶下。
李世民道:“未知王兄前来,有何奏章要奏?”
张仲坚低头,谦称道:
“陛下在上,臣若无要事,岂敢擅闯银銮。今有要事冒犯天颜,实是罪该万死,望圣天子恕罪。”
李世民道:“王兄既有要事,何罪之有。速速奏来。”
张仲坚这才直起身,娓娓道来:
“陛下,今高建庄王虽有欺君大罪,实乃误听盖苏文谗言所致,方酿今日大祸。如今盖苏文已被我朝名将逼入东海,身首异处,庄王追悔莫及。故而臣不揣冒昧,前来求见,欲为两国说盟。陛下若肯恩准,现有庄王降表在此,请圣上御览。”
李世民颔首示意:“既王兄呈献降表,呈上来,朕当亲观。”
近侍领旨,接过降表,于龙案之上徐徐铺展。
天子李世民龙目凝视,只见降表之上写道:
南朝圣主驾前:小邦罪臣庄王顿首再拜,恭祝天朝皇爷圣寿无疆。臣德薄才疏,误信盖苏文诡言,悖逆天意,致国政紊乱,失礼于天颜,罪莫大焉。致使我王不辞辛劳,御驾亲征,亲临敝邑。臣又未率文武及时迎驾招安,归顺天朝,反听佞臣之言,纵容将士跋扈,冒犯圣主,天理难容,终酿此番杀戮惨祸。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致臣下文武尸骸遍野,军兵惨遭刀兵之祸。盖苏文虽欲保国安邦,实则助纣为虐,致我江山倾颓,文武凋零。今虽被我皇名将薛元帅枭首,臣仍痛心疾首。自知罪孽滔天,理当引颈受戮,然臣实无欺君篡位之心,望陛下圣明,垂怜恕罪,容臣复兴社稷,重整乾坤,臣必感恩戴德,情愿岁岁纳贡,年年朝拜,自此永不兴兵犯境。望主上恩准,臣不胜感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贞观天子阅罢,龙颜大悦:
“既蒙王兄不惧斧钺,前来议和,寡人岂有不准之理。”
言罢,欣然收下降表。
张仲坚谢恩告退,步出午门,回番营复命。
次日,李世民留驻兵马三十余万,偏正将八十二员,亲书降旨一道,遣使臣送往庄王营帐,令其掌管东辽,重开社稷,光复河山。
诸事既定,李世民择定黄道吉日,筹备班师回朝。
徐茂公算定阴阳,选一吉日,大元帅薛仁贵统领全军,井然有序地开出三江越虎城,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盔甲鲜明。
朝中诸大臣、老将、爵主们,俱是盛装披挂,气宇轩昂,在外恭候。
再看底下,总兵、先锋、游击、千把总、百户、守备等一应武职官员,人人头戴亮盔,身披金甲,跨坐骏马,手持兵刃,整齐列队,威风凛凛。
大唐天子李世民头戴闹龙金冠,身披降黄蟒服,腰束金镶玉带,胯下日月骕骦马,踏出三江越虎城。
降旨宰杀牛羊,祭旗礼成,天子亲奠御酒三杯,众将叩拜军旗,仪式庄重肃穆。
正欲挥师启程,这时只见高建庄王与张大王快马加鞭,疾驰而至,拜伏在地,齐声说道:
“南朝圣上今日班师,臣等无以为献,特贡金银二十四车,聊表寸心。愿陛下一路平安,顺遂抵达长安。”
天子李世民龙颜大喜,笑道:
“承蒙二位王兄美意,又赠金银,令寡人欢欢喜喜班师回朝,实乃寡人之幸。二位不必远送,且回各守疆土,保境安民。”
高建庄王与张大王山呼:“愿我王万岁万万岁。”
谢恩毕,二王勒马退回三江越虎城,端坐银銮殿,召集两班文武,传旨各路官员,调兵遣将,镇守四方。
张仲坚则回归扶余国,悉心料理国政,自此永为一方霸主。
高建庄王子孙勤勉,东辽直至唐朝末年,再未敢兴兵犯境,侵扰中原,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四海升平。
喜欢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