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朱标的呵斥黄御史强行让自已冷静了下来。
朱标趁机‘劝说’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吴侍郎所说‘为官先为吏’的方法确实不错,但若让所有科举士子都从刀笔吏做起,也确实有些屈才。
不若以三年为例,凡科举取士为官必须做三年刀笔吏,三年后再由吏部考察其政绩进行授官,如何?”
朱标刚说完,一众文官纷纷开口赞同,就连李善长都出言道:“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的方法极好,如此既能够让解决士子能力不足的问题,也可避免士子蹉跎岁月,以至沧海遗珠之憾!”
“陛下,臣也认为太子殿下所言有理!”
“臣也赞同太子殿下的提议!”
“太子殿下英明!”
一众文官生怕朱元璋再一口否决了重开科举之议,到时候他们不仅会被天下士子戳着脊梁骨骂,还得承受自已身后那群读书人的怨言。
朱元璋故作迟疑地问道:“事关天下士子的颜面,你们真的你不再考虑考虑?”
任昂第一个开口说道:“陛下,臣觉得太子殿下的方法甚是妥当,不用再考虑了!”说完还转身眼神严肃地向一众文臣问道:“诸位同僚,你们认为呢?”
被任昂逼视的众人心中暗骂老狐狸,抢功劳倒是有一手,口中却连连应是。
朱元璋点了点头后对着吴玄问道:“吴爱卿,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吴玄沉默片刻后说道:“臣也赞同太子殿下的方法。不过,臣还有一个担忧!”
朱元璋‘好奇’地问道:“哦?你有何担忧?说来听听!”
吴玄说道:“陛下,如今我大明朝各地贫富不均,就比如北方受连年战争影响,文治远不如南方诸省。
为体现朝廷对大明各布政使司一视同仁,臣提议今后科举当按照各布政使司、各府富硕程度按比例划分取士名额。
如此也可防范朝廷中某地官员人数过多,从而结党营私!”
满场文官原本听吴玄说按地域按比例取士还要出言反对,但听到后面一句中的“结党营私”四字,顿时把反驳的话咽到肚子里。
尤其是浙江和淮西两派的官员,心中更是暗骂这不是指着和尚骂秃子么?
这些年朱皇帝借着胡惟庸一事杀了多少出身浙江和淮西两地的官员,如今谁还出言反对?莫不是以为朱皇帝的刀子不利了?
朱元璋‘终于’点了点头表示吴玄的提议自已很满意,同意重开科举。
任昂见状满脸欣喜,内心暗道
十二年了
陛下你可知道这十二年的日子
我是怎么过的吗?
自从你停了科举,礼部从原本仅次于吏部的地位直接掉到了最后一名。
如今在自已任礼部尚书期间朝廷恢复了科举,天下士子都得念自已一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