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读寓言书的好处 > 第九篇 奋发还得读良书解读千学万学学做真人1(第1页)

第九篇 奋发还得读良书解读千学万学学做真人1(第1页)

智慧的花朵都是在无知的土壤上绽放的,小时候无知并不可耻,但是,不能让无知伴随自己的一生。在人的头脑中,没有太多世俗的尘障,对任何知识都有吸纳能力。只要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你就能获得未来成功所需的智慧。

随时保持“不满”

一名徒弟跟着一位名师学习技艺,几年之后,徒弟觉得自己的技术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足以自立门户,因此收拾好行囊,准备和大师辞别。

大师得知了他的情况后问道:“你确定你已经学成了,不需要更上一层了吗?”

徒弟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说:“我这里已经装满了,再也装不下了。”

“喔,是吗?”大师随即拿出一只大碗放在桌上,命徒弟把这只碗装满石头,直到石头在碗中层层堆出一座小山后,大师问徒弟:“你觉得这只碗装满了吗?”

“满了。”徒弟很快地回答。

大师于是从屋外抓起一把沙子,倒入石头的细缝里,然后再问一次:“那么现在呢,满了吗?”

徒弟考虑了一会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满了。”

大师再取了案头上的香灰,倒入那看似再也装不下的碗中,看了看徒弟,然后轻声问:“你觉得它真的满了吗?”

“真的满了。”徒弟回答道。

大师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拿起了桌上的茶壶,慢慢地把茶水倒入碗中,而水竟然一滴也没有溢出来。

徒弟看到这里,总算明白了师父的良苦用心,赶紧跪地认错,诚心诚意地请求大师再次收自己为徒。

寓言中来:“学无止境”,生有涯而知无涯,学习是没有尽头的,除非是你自己局限自己。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说:“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则使人谦虚,所以空心的禾穗总是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则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们的母亲。”到了越高境界,越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因此,把握你生命的每分每秒,好好来弥补这些不足,趁着年轻多多学习。

学习好比植树

鲁王聘请闵子马出任自已的老师,可总是不能安下心来学习。

有一天,鲁王问他:“怎样才能把该学的全部学到手呢?”

闵子马说:“这是急不得的。学习好比种植小树,必须先把小树种到土里,然后慢慢地浇水、施肥、除草,耐心地加以培养。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才有可能长成一颗大树。”

鲁王又问:“能不能不学啊?许多人都在说,不学无害,我看也是这个理呀!”

闵子马说:“学与不学是大不一样的。人如果不学习,便会才识日落,久而久之,就会像小树一样干枯,风雨一来,枝叶坠落,这又怎么能说是无害呢?”

寓言中来: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事,只能一点点成长,难求速成。学习一生,便能成长一生。

杀龙的绝技

从前有个人叫朱泙漫,无论什么都想学一招。

他听说支离益会杀龙,就立刻变卖了全部家产,不远千里去拜支离益为师。过了三年,朱泙漫学成回乡了。

乡亲们问他学到了什么手艺,他就连讲带比划,表演给大家看——怎样按住龙头,怎样骑上龙身,怎样把刀插入龙颈。正在他说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位老年人问道:“小伙子,你上哪儿去杀龙呢?”

“哟!”朱泙漫像被迎头浇了一盆凉水。他这才醒悟过来:世界上根本没有龙,自己学的这一身绝技毫无用处啊!

寓言中来:学习是为了应用,所以,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要适应社会的需要,那些脱离实际的“学问”,学得再好,也毫无用处。

聪明和糊涂

有一个姓逢的秦国人,他家里有个小孩很聪明,长大后却变得稀里糊涂,往往把东西认错了,认反了,比如说,他听到歌声却当作是哭声,看见白色却当作是黑色,闻到香气却当作是臭气,尝着甜味却当作是苦味,做了错事却当作正确。心意所到之处,天地、四方、水火、冷热没有不颠倒错乱的,成天恍恍惚惚,懵懵懂懂。全家人为此十分苦恼,想寻求名医为之诊治。

一个姓杨的邻居告诉逢氏:“我听说鲁国的上层领导人物有各种非凡的本领,也许其中有能治好你儿子的糊涂病的人,你为什么不去试一下呢?”

逢氏听从了他的话,带上干粮离开秦国,朝鲁国走去,一路上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来到了陈国的一处客栈。碰巧的是,那一天老子也因讲学路过此地,住宿在这家客栈。逢氏久仰老子的大名,便在吃过晚饭后去拜访老子,向他请教各种问题,并谈及自己儿子的糊涂病。

老子听完逢氏的讲述,沉思良久,然后眼望上天,缓缓地说:“你不知道呀!现在天下的人都分不清是非了!对利和害的问题也稀里糊涂呀!这样的人如今多得很哪,本来就没有什么明白的人。你家中只有一个人糊涂,这还不至于危害一家人;推而广之,一家人糊涂不至于危害一个地区,一个地区糊涂的人不至于危害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糊涂的人不至于危害天下。现在你因自己的儿子颠三倒四便认为他糊涂,其实你是否想过,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很糊涂呢!谁敢说我比别人聪明呢?自认为聪明的人恰恰是最糊涂的人!现在你要去鲁国寻求医生来为自己的儿子治病,可你知道么?鲁国那些上层领导人物是天下最糊涂的人啊!我劝你不如死了这条心!”

逢氏回到家中,把老子的话细细思考了几个月,竟渐渐不觉得儿子糊涂了。可是久而久之,在别人看来,他竟和儿子一样糊涂了。

寓言中来:糊涂的人并不觉得自己糊涂,因为他对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早已深信不疑。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现在不是处于糊涂中呢?要警惕啊!如何医治糊涂呢?多跟人交流,虚心倾听不同的意见。这是治愚良药。

孔子教弟子射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