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读寓言学做人全书心得体会 > 第八篇 让梦想起飞解读做人要有理想2(第3页)

第八篇 让梦想起飞解读做人要有理想2(第3页)

如会没有回答。

弟子又问:“那么您在老师那里获得证悟之后又是什么境界呢?”

如会告诉他:“并没有什么区别。”

弟子回去告诉景岑,景岑认为同学如会和尚有所不足,于是作了一首偈诵作为提醒: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人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他认为如会的境界,只是达到了“百丈竿头不动人”的地步,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心如止水的平静状态。但是这种境界还没有到达佛境,只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能够领会到最高境界。

寓言中来:任何事物,处于停滞状态,就要开始走向反面。只有更进一步,才会生生不息。

发展自己的兴趣

从前,有一个很有学问的大学士,在乡间过着清贫的生活。

一天,他接到了国王的二千两黄金和要他去出任宰相的聘书,就高兴地对妻子说:“我要当宰相了,再不用为生计发愁了。到那时,我们出门乘华贵的车子,吃饭有山珍海味。”

妻子看着他得意忘形的样子,就说:“车子再华贵,你也只不过是坐那一尺大的地方;饭菜再鲜美,你也只不过吃饱一个肚子;楼房再大,你也只不过是睡在一张床上。有什么值得这样高兴的呢?作为有志之士应该目光远大,时刻想着干一番事业才对。”

听了妻子的话,学者打消了做宰相的念头,后来在学问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寓言中来:一个人,发展自己的兴趣最容易成功。学者的妻子为什么反对丈夫做官呢?并不是做官不好,而是因为学者的兴趣在学问上,当官只是为了物质享受。妻子就是告诫他不要为了享受而放弃终生追求的目标。

不扫一屋扫天下

杨朱是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有一次,他去会见梁国的国王,自称擅长治理国家。如果把梁国交给他治理,他将会使梁国成为一流的强国。

梁国国王不相信杨朱的话,嘲笑说:“先生您连自己的一妻一妾都管理不好,家中的三亩土地都耕耘不善,怎么夸口说能够治理一个国家呢?”

杨朱回答说:“您见过牧羊人吗?一个小孩子拿着牧羊鞭跟在后面,让羊群往东它们就往东,要它们往西就往西。而即便让才能出众的古代帝王尧去放牧一只羊,让舜拿着鞭子在后面跟随,也未必能让这只羊听从指挥。我听说,能够吞掉小船的大鱼,不会游到小河中去,而高飞的天鹅也不会栖息在肮脏的池塘,庙堂中悬挂的编钟也不适合演奏流行的小曲。成就大事的人未必擅长处理小节,能够取得大成功的人也不一定能够有小成就,这是一样的道理。”

寓言中来:杨朱是思想家,重思考而不重行动,每天思考治大国的方法,连一间屋子也不会扫。但是,这个世界更需要行动家。想成就大事的人,一定不能轻视小事。

杨朱的困惑

有一天,杨朱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不仅自己家里人倾巢而出,还请求杨朱派弟子一同去寻找。

杨朱不解:“就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找?”

邻居答道:“因为岔路太多的缘故。”

等到找羊的人群回来,杨朱问:“找到没有?”

“丢了。”

“怎么这么多人去找还把羊丢了呢?”

众人解释说:“因为岔路的前面又有岔路,实在不知道羊去哪里,我们就回来了。”

听到这话,杨朱顿时变了脸色,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言语,一连几天都闷闷不乐。他的朋友劝导他说:“不就是一只羊丢了嘛,又值不了多少钱,更何况根本就不是你的羊,何必为一件小事不开心呢?”

杨朱依然默不做声。

跟杨朱齐名的智者心都子得知之后,偕同杨朱的弟子来拜见杨朱并发问:“有兄弟三人共同求学于一位老师,学成之后他们的父亲问道:你们都学了些什么道理?老大说:要爱惜自我而不要追求虚名。老二说:为了自己的荣誉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老三说:要想办法同时保全自己的生命和名声。你说他们三个谁对谁错呢?”

杨朱终于开口说:“有人善于游泳、划船,往来就学的人多不胜数。但是本来想学习游泳,没想到反而有很多学生淹死了。你认为谁对谁错呢?”

心都子面对茫然失措的学生解释道:“众人因为大道有很多岔路而丢了羊,学者则是因为有很多不同的道理而丧失了方向。人生总是面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取舍,所以,一定要慎重呀,不然我们就会像找羊一样,失去方向。”

寓言中来:天下的道理确实很多,如何避免迷失方向,其一,在实践中摸索;其二,知途迷返。发现错了就改变方向,不要一条道跑到黑。

“只看到骆驼”

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三个孩子,到沙漠里去猎杀骆驼。

他们到达了目的地。父亲首先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呢?”

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

父亲摇摇头说:“不对。”

父亲以相同的问题问老二。

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大沙漠。”

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