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赵高提高胡亥的阈值,蒙毅在胡亥那里的宠爱程度直线下降。
幸亏他之前在胡亥心中留下了“帝王制衡”的种子,胡亥被赵高捧得开心,但也知道赵高需要其他大臣来制衡。
只要蒙毅不规劝胡亥停下徭役和享乐,胡亥暂时没有听信赵高谗言,杀掉蒙毅的打算。
赵高见胡亥暂时没有动蒙毅的想法,便想了另一个阴招。
他将平定叛乱之事悉数交给了蒙毅,并派人急召蒙恬带着百越兵团回来平叛。
但他又自己负责平叛将士所需要的钱粮发放,给百越军团的诏书中也没提赏赐。
赵高琢磨,有自己卡着钱粮,又让去百越兵团宣召的人态度差一点,蒙毅的工作一定不会顺利。
等叛乱的时间拖长一点,赵高就上奏胡亥,说蒙恬在百越不回来,恐有自立之心。蒙毅一直不能平定叛乱,一定是养寇为重,想要和蒙恬里应外合。
他就不信了,这样还扳不倒蒙毅。
蒙毅在已经知道赵高在和他政斗的前提下,很容易就看出赵高的小心思。
但他看出也没有用。
胡亥站在赵高这一边,除非他能换一个皇帝,否则只能被赵高卡住要害。
蒙毅一边暗地里积攒力量逼宫,一边艰难做出应对。
蒙恬那边很好办,他只要自己派出使臣,告知蒙恬真相即可。
钱粮那里也勉强有解决的方法。秦国在各地都有粮仓,秦军取用这些粮仓中的粮食时无需经由朝廷调配。
他又命令秦军就地取粮。特别是已经叛乱的原六国地区,既然黔首支持民贼,那么黔首也该为背叛大秦付出代价。
秦军自开始争霸起,因以斩首为军功,便以残暴著名。
只据有史可考的记载,自秦献公起,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结束,秦朝斩首逾一百六十万。
秦始皇统一天下时,虽然打出了“义兵”的旗帜,考虑到了与六国仇恨太大,统一后不好管理六国的旧地盘。但秦国的军功制如此,一旦战事激烈,就难以避免屠杀。
在灭魏和灭赵时,秦军分别斩首三万和十万。
秦军的残暴在六国人心中留下了仇恨的种子,秦始皇又未休养生息,仇恨的种子发芽长大,终于在秦始皇驾崩,秦二世登基时开花结果。
但蒙毅相信,仇恨也是恐惧。
只要秦军拿出当年扫灭六国那所向披靡的势头,软弱的黔首们自会重新匍匐在地上。
秦国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虽然蒙毅没有在秦国开疆扩土中上战场,但他的祖父蒙骜曾夺取韩国、赵国、魏国近百座城池,父亲蒙武曾随王翦灭楚。家学渊源,让他对秦军深有信心,对黔首对秦国的恐惧也深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