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上下五千年讲故事 > 第三章 向无知挑战(第1页)

第三章 向无知挑战(第1页)

智慧的花朵都是在无知的土壤上绽放的,小时候无知并不可耻,但是,不能让无知伴随自己的一生。青少年的头脑中,没有太多世俗的尘障,对任何知识都有吸纳能力。只要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你就能获得未来成功所需的智慧。古代智者们在求知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学习好比植树

鲁王聘请闵子马出任自已的老师,可总是不能安下心来学习。

有一天,鲁王问他:“怎样才能把该学的全部学到手呢?”

闵子马说:“这是急不得的。学习好比种植小树,必须先把小树种到土里,然后慢慢地浇水、施肥、除草,耐心地加以培养。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才有可能长成一颗大树。”

鲁王又问:“能不能不学啊?许多人都在说,不学无害,我看也是这个理呀!”

闵子马说:“学与不学是大不一样的。人如果不学习,便会才识日落,久而久之,就会像小树一样干枯,风雨一来,枝叶坠落,这又怎么能说是无害呢?”

滴水感悟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事,只能一点点成长,难求速成。学习一生,便能成长一生。

五两银子一张纸

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小时候曾跟村里的私塾先生学字。学了三年,费了好多纸,字却写得很平常,先生气得把他赶走了。

一天,一个赶考的秀才在米芾家借宿。米芾听说他字写得很好,就去求教。

秀才说:“要我教你,得用我的纸才行。我的纸五两纹银一张。”

米芾一心想学好书法,只好忍痛交给秀才五两银子。秀才接过银子,把一张很普通的纸给了米芾,让他写一个“永”字。米芾想到这张纸贵得吓人,不敢轻易动笔,就认真琢磨字帖,在心里构思。

他用手在书桌上画着,想着“永”字的每一笔每一划,渐渐入了迷。半天后,他构思成熟了,才写出一个“永”字,写得极漂亮极有灵感。他高兴地拿给秀才看。秀才说:“写得很好!写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你已经懂得窍门了!”

自此,米芾的书法跃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滴水感悟

学习需要用心思考,才能到达较高的境界。随随便便应付,马马虎虎去学,是很难学好的。

杀龙的绝技

从前有个人叫朱泙漫,无论什么都想学一招。

他听说支离益会杀龙,就立刻变卖了全部家产,不远千里去拜支离益为师。过了三年,朱泙漫学成回乡了。

乡亲们问他学到了什么手艺,他就连讲带比划,表演给大家看——怎样按住龙头,怎样骑上龙身,怎样把刀插入龙颈。正在他说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位老年人问道:“小伙子,你上哪儿去杀龙呢?”

“哟!”朱泙漫像被迎头浇了一盆凉水。他这才醒悟过来:世界上根本没有龙,自己学的这一身绝技毫无用处啊!

滴水感悟

学习是为了应用,所以,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要适应社会的需要,那些脱离实际的“学问”,学得再好,也毫无用处。

聪明和糊涂

有一个姓逢的秦国人,他家里有个小孩很聪明,长大后却变得稀里糊涂,往往把东西认错了,认反了,比如说,他听到歌声却当作是哭声,看见白色却当作是黑色,闻到香气却当作是臭气,尝着甜味却当作是苦味,做了错事却当作正确。心意所到之处,天地、四方、水火、冷热没有不颠倒错乱的,成天恍恍惚惚,懵懵懂懂。全家人为此十分苦恼,想寻求名医为之诊治。

一个姓杨的邻居告诉逢氏:“我听说鲁国的上层领导人物有各种非凡的本领,也许其中有能治好你儿子的糊涂病的人,你为什么不去试一下呢?”

逢氏听从了他的话,带上干粮离开秦国,朝鲁国走去,一路上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来到了陈国的一处客栈。碰巧的是,那一天老子也因讲学路过此地,住宿在这家客栈。逢氏久仰老子的大名,便在吃过晚饭后去拜访老子,向他请教各种问题,并谈及自己儿子的糊涂病。

老子听完逢氏的讲述,沉思良久,然后眼望上天,缓缓地说:“你不知道呀!现在天下的人都分不清是非了!对利和害的问题也稀里糊涂呀!这样的人如今多得很哪,本来就没有什么明白的人。你家中只有一个人糊涂,这还不至于危害一家人;推而广之,一家人糊涂不至于危害一个地区,一个地区糊涂的人不至于危害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糊涂的人不至于危害天下。现在你因自己的儿子颠三倒四便认为他糊涂,其实你是否想过,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很糊涂呢!谁敢说我比别人聪明呢?自认为聪明的人恰恰是最糊涂的人!现在你要去鲁国寻求医生来为自己的儿子治病,可你知道么?鲁国那些上层领导人物是天下最糊涂的人啊!我劝你不如死了这条心!”

逢氏回到家中,把老子的话细细思考了几个月,竟渐渐不觉得儿子糊涂了。可是久而久之,在别人看来,他竟和儿子一样糊涂了。

滴水感悟

糊涂的人并不觉得自己糊涂,因为他对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早已深信不疑。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现在不是处于糊涂中呢?要警惕啊!如何医治糊涂呢?多跟人交流,虚心倾听不同的意见。这是治愚良药。

孔子教弟子射箭

有一天,孔子带弟子在曲阜城西郊一个叫“矍相”的苗圃空地演习射箭。

城里的人听说孔子和弟子去射箭,都想看看。大人小孩像赶集一样,跟着来到射箭场。孔子首先向弟子讲解射箭的姿势和要领,特别要注意的是瞄准和拉弓两个动作,然后要弟子各自练习,有的练瞄准,有的练拉弓,有的练臂力,反复练习,弟子们兴致勃勃,高兴得很!可惜,他们射箭的命中率却不高。射箭不能命中就缺乏实际意义。

为了提高射箭的命中率,孔子特意布置了靶心,有柳枝,有大雁,远远地,吊成一排。孔子组织众弟子进行比赛,说,射箭应该竞争,不比试,不竞争就提不高命中率,“其争也君子”。

比赛开始,围观的人一下子集中站成一排,像一堵墙一样,面向靶心。先分组赛,每组选一两名参加决赛。决赛开始了,人声鼎沸,弟子仲由最后一个出场,箭箭中鹄,引起全场热烈的掌声!

滴水感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