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实践上努力,增加社会交往的“透明度”。
(4)性格上优化,把握改正孤僻心理的关键。
(5)认识上纠正,找到消除孤僻心理障碍的突破口。
好的人际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信任、和谐的互相合作关系。当你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网时,那就意味着你有广泛的信息来源。
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呢?以下是几点建议:
(1)提高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强的人总是引人注目的,并且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兴趣,并进一步得到赏识。这样,个人的才能才有得以发挥的机会,个人的价值才有得以实现的可能。进行社交的基础是掌握一定的表达能力。表达自己的真诚与友好是获得朋友和友谊的最佳途径。
(2)保持自己高尚的人格
情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个人襟怀坦荡、光明磊落、正直大方,自然就会受到人们的敬重。只有人格的力量,才能真正征服人的心灵。人品高,朋友才会真,人缘才会好,人缘好则真朋友就多,朋友多了办事就顺利得多。
(3)训练灵活的应变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必然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因为社会在不断发展,而事物也在不停地变化发展。人们必须学会很好地自己控制自己,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新情况新问题永远会让你措手不及,它们会突然从某些不为你所注意的角落钻到你的面前来,你要很好地应付它们,就必须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而在交际中随时间、场合的变化出现的各种名目繁多的意外难题,就更要求你有一流的判断力和果断灵活的处理措施。一个人在交往中还要掌握与各阶层不同人物打交道的本领,这样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4)提高你的心理素质
怎样才能做到在与人交往中言行自如、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呢?首先,要认清自身的优势,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因人生地不熟所产生的怯场感而自责,那是人皆有之的感觉;不要因面见严厉的人而过分紧张。其次,要多把握机会进行锻炼,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多与他人进行真诚的交流,广泛地与人接触,真诚地赞美别人,关心并诠释周围发生的事情。在实践与体验的基础上,经常性地总结自己的经验,这样就能逐步增强信心,克服固有的多余的自卑感,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妄自菲薄走向乐观自信,敢于毛遂自荐,并且能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突遭变故时也能冷静清醒、保持常态,在社会交往中树立起自身的形象来。
温馨提示: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些在人际交往中颇受好评,很得“人缘”的人一般有以下特点:乐观、聪明、有个性、独立性强、坦诚、幽默感、能为他人着想、充满活力等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参照以上标准不断审视、认识自己和他人,不断领悟人生,这是人际交往的内涵之所在。
学会做一个好听众
许多女性不喜欢聆听别人的谈话,只关心自己,认为自己才是谈话的主角,毫不在意别人的感受。在她们眼里,其他人只是配角,无足轻重。这样的人,即使有再大的能力也不会赢得他人的好感,因为她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女性因为天生感性的缘故,有时一打开话匣子,就滔滔不绝没完没了,丝毫不关心别人的谈话。
在人际交往中,倾听是一种技巧,当你掌握了,会助你奔向成功。耳听八方,能使我们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广纳群言,能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谦虚谨慎,能使我们增长知识与才干。而学会倾听,则是我们实现上述目标应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倾听不同意见。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不同意见是很正常的。怕的是没有不同意见,怕的是只有一种声音。压制不同意见,只能是死水一潭;充分倾听不同意见,才能形成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
倾听逆耳之言。人无完人,发自内心的提醒与批评是一种关心和爱护,同时也是一种难得的帮助。一个人如果长期听不到上级的逆耳之言,应该反省自己的工作能力;如果长期听不到同级的逆耳之言,应该反省自己的人际关系;如果长期听不到下级的逆耳之言,应该反省自己的工作作风。
倾听是一种姿态,是一种与人为善、心平气和、谦虚谨慎的姿态,有了这种姿态,就能做到海纳百川、光明磊落、心底无私。
倾听是收集和给予正确信息的关键,它影响到过滤、筛选信息的效果;在沟通中我们会因不良的倾听态度,如漠不关心、不给予信息反馈、不耐烦、经常性的打断,表情呆滞等,给沟通造成障碍。当你渴望获得更多的信息或平息沟通中出现的冲突时,最好采用积极倾听的态度。
然而,我们总是在不停地说教,对各种事物发表评论,或者喋喋不休地诉说自己的倒霉事,从不让嘴巴休息一会儿,仿佛只有“说”才能让我们从快节奏的生活中得到片刻的解脱似的。其实是你没有体验过倾听的快乐。仔细倾听,再倾听,同时带着丰富的表情给予回应,你会发现自己得到的更多。
当然,如果你对对方和话题都没有兴趣,尤其说话的人是你讨厌的或是你对话题持反对意见时你可能没法去仔细倾听,因为你的心都关闭了。怎么可能还会张开耳朵听呢?另外,自己的内心没有空间也不行,身体不舒服或心里想着其他事情时,一定会觉得对方说的都是废话。有时,若对方和自己之间的认识或教育程度有差异,但无法做个好听众,对于比自己差或外行在说自己内行话时,都会有不屑一顾的想法,这些都是人之常情。然而大部分情况是我们很多人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并没有去细听,我们心的是自己将要说出口的话。
很多人因为自己不会说话,干脆也不听别人说话了,也就是说不会说话的人也不会是好听众。会听实在比会说重要得多,为若想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就必须先学会聆听,因为聆听才能了解。这也是为何一个男人会为漂亮的女性动心,但真正令他感到舒服的是一个会倾听的女性,因为他可以感受到宽容与尊重。
心理学家分析,一个会讲话的人,他听讲的态度必定很用心:一个能听的人,他说话时必定很适宜。事实上,懂得倾听的人,不仅容易交到朋友,也有助于了解真相,充实自己。倾听的时候必须要有“爱与接纳”的态度,抛开自我意识,除去心中偏见或成见,以“同情心”体会讲话者的心情、用词、表情,这样才能抓住对方内心深处的难题。
--夫妻之间也需要倾听
夫妻之间,有时容易因一些小事吵起来,其原因就是双方各按自己的思路走。
很多男人想带给太太所有美好的东西,想成为把成功的事业和上等的毛皮大衣带回家。当事情不顺利的时候,他们想办法瞒住自己的太太,以免她们的小脑袋里装满害怕与不安。他们耻于承认自己是会被征服的。他们从没有想到,不管好坏也应该让他们的太太一同来解决这些难题。
可是,更常看到的是一些男人们很想把他们的困扰说给太太听,但是太太们却不想或是不知道如何去听。
一位心理学家说:“一个妻子所能做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她的先生把他在办公室里无法发泄的苦恼都说给她听。”
能够尽到这个职责的妻子,被描述为“安定剂”、“共鸣板”、“哭墙”和“加油站”。
男人要的是主动,机敏地听讲,他们通常不想听劝告。
任何一个自己曾经在外面工作过的女性都可以了解,如果家里有个人可以谈谈这一天所发生的事情,不管是好的或坏的,都是很值得安慰的。在办公室里,常常没有机会对发生的事情发表意见,如果我们的事情特别顺利,我们也不能在那儿开怀高歌;而如果我们碰到了困难,我们的同事也不想听这些麻烦事——他们已经有太多自己的困扰了,结果,当我们回到家,我们觉得自己必须大声地发泄一番。
而且夫妻间如果敞开心灵谈话,原先导致情感疏远的问题,到最后反而拉近了伴侣之间的距离,建立起更深切的亲密感。
我们不只是要用爱心来说话,还要敞开胸怀,用爱心仔细倾听别人对我们说的话。当你远离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自我膨胀时,别人对你所说的话,就会产生负面的效应。你所听到的话会让你产生不安全感、生气、愤怒、沮丧等情绪化的反应。而当你学会用爱心来倾听时,从那个心灵角落所传递出来的讯息,会让你分辨出话中的真假虚实。
两个人能敞开心灵沟通时,我们称之为“心对心”的坦诚沟通。双方都敞开心扉,不论对方说些什么,都愿意超越自我意识,仔细倾听。不过要真正做到“心对心”的坦诚沟通,关键点就是用爱心倾听。一旦你的自我意识超越了一切,就会变得反应过度或自我防卫,“心对心”的坦诚沟通就消失了。
记得几年前,孟女士跟丈夫之间的关系面临了重要的关键时刻,于是他们做了一次“心对心”的坦诚沟通。事后她很高兴那次沟通变成了一场心对心的沟通,因为一开始他们并没有刻意这么做。孟女士的丈夫先来找她,他对他们婚姻中的许多问题感到沮丧不安。尽管孟女士很惊讶他会这么想,但是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在提醒她:此时此刻,他真正需要的是有人肯听他说话,而我最好能耐心倾听。很幸运的是,在那一刻,她唤醒了自己对他的爱,因此她能放下自我意识,倾听他说话。因为他感觉到了她是发自内心地听他说话,于是他恢复了对她的爱。她听到了他所说的一些真话(至少一半),而且他们也能就他所提的问题,在丝毫没有防卫或抗拒的心态下,冷静理智地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