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贞观政要读书心得 > 第1章 前言(第1页)

第1章 前言(第1页)

贞观政要》一书主要是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就如何治理好国家的进行的讨论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等。一千多年来被历代帝王视为治国的宝典,在我国政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书风格简约,内容精深,总共10章40篇,不少内容可作为现代组织机构管理的镜鉴、对创建名牌企业有辅助之效。

治理国家和管理企业具有相通之处,唐太宗和其臣僚治理下的唐帝国能够繁荣昌盛,和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是分不开的。经过漫长的历史考验,这套方法仍然闪烁出金子般的光辉,如其在用人上,唐太宗相信“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能知人善任,鼓励大臣们群策群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自我修养上,唐太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虚怀若谷、闻过即改、节俭自律……这些思想都为现代管理提供了先鉴。

当然,中国古代的治国经验如“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官不必备”“用人唯贤”、“克己复礼”等来自儒家的理论学院,自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已潜移默化地融到中国人的思想意识里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西方的管理法在中国会暴露一些缺陷,除了观念上的差异,主要是文化上的碰撞。文化心理的不同,使得完全照搬过来的西方管理经验“水土不服”,因此要管理好中国的企事业单位,必须从本土特性出发,创造出东方式的管理方法,这就要求从传统文化中去汲取营养。

20世纪初期,一大批美国管理者总结企业的发展经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现代管理理论,顿时风靡全球。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这套管理经验最先被管理人员所应用,虽然效果不如预期,但在管理的摸索阶段,也只能是照搬现学,慢慢适应。在找不到一本可供中国人参考的本土化的管理思想的著作情况下,西方管理思想一再和中国文化产生碰撞。直到21世纪全世界都在呐喊:“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的时候,一句“管理离不开自己的文化”,才真正唤醒了中国人热心寻找适合本土化管理的道路。

而本土化管理,这就涉及到用自己的文化来管理组织机构,用适合本国的方式、方法来管理人。在这方面,古人成功的管理智慧已为我们留下了极好的经验,如唐太宗的管理艺术就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懂得用艺术的眼光和手段来管理的人,自然在管理中会游刃有余。唐太宗用儒家思想治国所开创的“贞观之治”,再次向国人展示了其高超的管理才能,《贞观政要》中大量的关于安邦治国、经世济民的思想都是管理思想的高度浓缩,这些思想跳荡着管理艺术的光辉,且和现代管理思想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一致性。

既然《贞观政要》为本土化管理提供了样板,那么是否可以从其中汲取管理智慧,为现代管理找出一些可循的理论基础呢?答案是肯定的。学习唐太宗的管理艺术,熔铸东方管理智慧,这才符合中国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环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