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岚在北京城的权限不低,他头上没有上级,也用不着和别人合作,所以算得上行事自由。
再加上跟着张胜青处理商会的事,北京城现在是各个势力的混杂点,他也算是见多了各种奇形怪状的人。
现在的国门还没被彻底打开,但经历了和西方各国的几场战败,北京城内也出现了很多外国人,往国内进行商品输出。
倒买倒卖,西洋的物件被追捧,而那些外国商人也借此谋取了大量黄金白银。
江岚来到许氏商会,这两年他在北京来往最勤的地方就是这栋楼,他妈一句你多练练心眼,就把他丢到这里来管理商会了。
许氏商会建在正阳门大街那边,门面极广,整个建筑分为三层,古色古香雕梁画栋,里面一个采光极好的天井,更显得这栋建筑大气磅礴。
正门牌匾上龙飞凤舞的“许氏”两个字据说是张胜青亲手提的,他妈当时说的很谦虚。
“这个商会办的还行,也该有个看得过去的门面。”
大手一挥就把商会总址换了个地方,找人重新装修,就有了现在这个堪称天价的房产。
江岚着实看不惯国内的真金白银往外流,赔款已经让这个国家摇摇欲坠了,不合时宜的外贸经济更是让这个国家雪上加霜。
看不惯他也没忍着,那些达官贵人不是喜欢外国的钟、手表、衣服之类的奢侈品吗?
他在北京城里找了些手艺人,签在了许氏商会名下,然后从系统商城买了本工业制造相关的书籍,自已抱着啃明白了,教给下面的人。
打造了一些简易的流水线来制造日用品,走中低端市场,让那些老手艺人去赚冤大头的钱。
甚至一些外国商人看到许氏商会推出的产品还会感到惊讶,说好的一起侵占中国市场,是谁把东西抢先销售给中国人了?
后来查来查去发现东西就是许氏商会自造的,那些人也只能捏着鼻子买下来,拿回家自已研究。
他们倒也不是没想过抢,但这种龙头商会不是能轻易得罪的,在商言商,生意场上太过越线的会被率先踢出局。
等江岚打压下来外商倒卖的风气,他就把目光放在了军工上面。
但他研究的头都快秃了,发现以中国现有的技术,要涉足这一领域基本是不可能的。
这和江岚之前搞的那批流水线不一样,他的那些流水线也只是用来制造纺织品,肥皂,火柴之类的生活用品。
这里面更多的是看工人的水平,流水线只是加快生产速度。
再有的钟表手表首饰望远镜之类的,江岚也不会选择量产,老百姓用不到,冤大头看不上。
在北京搜寻了很久也没找到能造军工的设备和人,江岚想要手搓设备都做不到,精密度太高,他不可能专注去做这一件事。
左思右想,江岚决定效仿外国友人,造不了,我买总行了吧?
江岚专门成立了一个专做外国人和达官贵人生意的明满楼,一是积攒人脉,二是和许氏商会分割开。
虽然涉及火药买卖肯定是暗地里来,但在一些人眼里和明路上也没区别,毕竟江岚要做生意总不能不开门吧。
一般商人就算买也只是偷摸着买,谁敢光明正大的说自已做军火生意啊,又不是手里有兵腰杆子硬。
江岚把一些对外出售的奢侈品放到了明满楼来卖,那些能买得起的外国商人总会有一两个能搞到军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