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河南省组织部长简历最新 > 第八章夫妻之间(第3页)

第八章夫妻之间(第3页)

常友连严肃地看着贾士贞,想了一会,说:“士贞,无论怎么说,去年的那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一场非凡的举动,那已经不是你贾部长个人的行为,也不是市委组织部的行为,应该说是西臾市委的一大举措,西臾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能在短短时间里产生如此大的反响,产生那么深远的效应,这是任何形式的广告都不可能达到的效果。你看,中央调研组来了,全国许多地方都到西臾来取经,这个效应何止是影响,而是大大地促进了西臾的经济发展,可以说,没有那场轰轰烈烈的通过公开选拔县处级干部,绝对达不到今天的局面,也可说那场改革在无形当中转变生产力。所以……”

贾士贞默默地看着常友连,头脑里再次翻腾着他刚到西臾时的那场大规模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现在想想,他甚至对当时的举动有些不可思议,也许是他在省委组织部工作那么多年,目睹了权力选拔干部,干部选拔过程中的暗箱操作,那时他只是一个具体工作人员。没有可能改变现有的干部选拔当中的弊病,所以当他当上了市委组织部长后,还没有来得及深思熟虑,就大胆地把“三公开”引进干部选拔当中去。

“士贞,实际上,2000年8月21日《人民日报》就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经中央批准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常友连打开笔记本,继续说,“在中央党校期间,以及最近回来之后,我反复学习了2004年中组部和中纪委的‘5+1’文件,进一步感到由你畅导的西臾那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非常正确的。最近,我一直在想,西臾下一步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到底怎么办?难道那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为昙花一现?难道咱两都成为昙花一现人物?”常友连微微一笑,目不转睛地看着贾士贞。

“常书记。”贾士贞说,“说心里话,能遇上您这样的领导,是我贾某人的幸事,也是西臾广大干部群众的幸事,看来,省委对在职的领导干部进行短期充电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其实,我从美国归来后,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去行动,听了您今天的一番话,使我受益颇深。正如常书记您说的那样,中央和中组部已多次下发文件,特别是‘5+1’文件,着重是针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所以,无论目前有多大阻力,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

“我有些想法,我们上次通过‘三公开’选拔了四十四名副县局级和四名正县局级干部,涉及到市直机关和县区级的副职,四名正职主要在市直机关。上世纪九十年代,已经有个别地区以公选方式产生了县长,在全国开了公开公选县市区政府领导人的先河,有些地方通过直选产生乡政党委书记和乡镇长。由此可以看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常友连有些兴奋,停了停又接着说,“实际上2000年中央已经发出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而且在人民日报上公开发表,这充分说明中央在抓好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决心着手政治体制改革,而政治体改革的核心,又是干部人事制度,所以我们前阶段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仅提高了西臾市的知名度,而且促进了经济发展,我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有两位教授在讲课时都举了西臾的例子,有些亚洲、北美的投资者开始关注西臾,想到西臾来投资,原因是他们觉得西臾市领导思想开放了,一定会有好的投资环境。”

贾士贞真的没有想到常书记通过中央党校几个月的学习,思想发生了这样明显的变化。而对自己上任市委组织部长以来的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除了反思,对今后的改革有许多担心和犹豫。新的改革当然不能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可步子迈大了,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改革一旦失败了,那么他的工作将出现了艰难,他就必须象全国那么多大大小小的组织部长那样,必须按照领导的意图,还走用权力选拔干部的老路,绕了一圈,再回到圆点上来。现在贾士贞认真考虑着常书记的一番话,重新在头脑里构思着下一步的干部人事制度如何改革。

回到办公室,贾士贞先找来了副部长卫炳乾,让卫炳乾谈谈自己对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看法。自从上次那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后,虽然通过“三公开”选拔了四十八名县处级领导干部,但是,由于常友连和他离职学习了半年,现在市管干部有的缺额,有的急需调整。卫炳乾谈了自己的想法后,贾士贞便召开部长会议,并让两个干部科长和办公室主任参加。

会议一结束,韦旭便来找贾士贞,说市民政局局长葛晓晴托他代请贾部长。理由是省里来两位厅级领导干部,请贾部长出席。贾士贞笑笑,说实在太不巧了,这两天晚上省公安厅来两位领导,其中一位还是当年省委组织部的同事。韦旭当时就把脸拉长了,半天没说一句话。

对葛晓晴这个人,贾士贞只见过一次,还是他从美国归来的第三天,葛晓晴在韦旭的陪同下,来到他办公室,算是见见面吧。对于这样一个市民政局一把手的安排,虽然只是一个正处级领导,可是在市里,也算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去年在那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时,贾士贞对全市那么多局级主要领导也作了些了解,市民政局的领导班子属于一般化,没有什么突出问题,当时的局长高朝华基本上还能稳住局势,年龄刚刚过了五十岁,说实话,对于这样的机关一把手,贾士贞觉得还能过两年再调整。而这次他和常书记都不在家时,怎么就会调整了这样一位局长了呢?不过,据说省里那位领导也担心把高朝华这个民政局长挤掉了,会引起群众议论,或者也担心高朝华成为不安全因素,因此,承诺给高朝华提升为省民政厅副巡视员。虽然副巡视员只是一个非领导职务,可这到底是一个副厅级干部啊,从正处级提拔为副厅级,这对官场上的人来说,那可是一个十分难以逾越的分水岭。当然高朝华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在年过五十岁的时候,天上真的掉下来一块大馅饼,他自然感激不尽,更不会有什么意见了。

这样的干部调整,对于贾士贞来说,自有他个人的看法,按说,每一个干部的调整、提拔,特别是在靠权力选拔干部的形势下,权力掌权在极少数人手里,人都是有感情的,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偏面和主观。贾士贞在省委组织部时,这样的事见多了,但是现在在他大力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的时候,为什么偏偏要在他这个市委组织部长不在家的几个月派下来这样的干部?贾士贞本来对下一步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还在犹豫之中,而这两天,他不得不加快对下一步改革的步伐。

第二天,又是周末了,贾士贞有些放心不下妻子和女儿,趁下一步工作还没有展开时,他想回家过个双休日,想到自从来西臾之后,所有的生活秩序都打乱了,家庭生活,夫妻感情似乎也没有过去那么协调了。当然,他知道,这其中固然因为张厅长的原因,也不外乎他对家庭,对妻子关心少了。

贾士贞到了宿舍门口,正要开门时,觉得有人跟在后面,忙回过头,在昏暗的路灯光中,只见几个人,贾士贞停了下来。

只见那几个人迎了上来。

“贾部长”

贾士贞觉得这声音有些耳熟,仔细一看,除了韦旭,还有葛晓晴。庄同高也跟在人群里,后面还有两个人,那个中等个子大步向贾士贞走来,一边伸出手一边说:“贾部长,不认识我啦!”

贾士贞这时才看清楚,此人正是省交通厅副厅长肖志民。贾士贞在省委组织部时和他见过几次面,留给他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年省交通厅领导班子出了问题,省委指示组织部尽快拿出交通厅领导班子的调整方案。那时贾士贞刚刚调入机关干部处当处长,这位肖志民当时是省政府办公厅公交处处长,提拔为省交通厅副厅长去西藏援藏,还没有参与交通厅的正常工作。所以,交通厅正副厅长六人,只留他一位副厅长。当时宣布新领导班子就职时,贾士贞作为省委组织部机关干部处长,陪同省委领导、省委组织部领导出席那天的仪式。肖志民也紧急被召回。那是贾士贞第一次认识肖志民。从那之后,肖志民不仅到办公室去和贾士贞见过面,还到他家里,送给他一千元电话充值卡。贾士贞上任西臾市委组织部长后,肖志民给贾士贞打电话,说要给他送行,可那时贾士贞已经到西臾了。

往事历历在目,贾士贞上前握着肖志民的手:“哎呀呀,真没想到是你呀,我们的肖厅长!”

贾士贞转身看着韦旭说:“韦部长,你为什么不说清楚是肖厅长,要是知道肖厅长来了,我怎么也要去敬几杯酒啊!”

“不怪他,是我没有告诉他咱两的关系。”肖志民说。

进了屋,肖志民拉着另一位矮个子说:“贾部长,这位是省电力公司的吴总工程师,我高中时的同学。”

大家握完手,贾士贞说:“葛局长,明天我来请肖厅长,请在座的各位都作陪,以弥补我今天的失误。”

“不了,贾部长,我们马上就回去了,等你下次回省城时,咱们再叙。”肖志民说。

庄同高自然是插不上嘴,贾士贞一直在留心庄同高和他们的关系,直到肖志民带头站起来告辞时,众人都出了门,肖志民故意落在后面,抓住贾士贞的手,说:“贾部长,我此次路过西臾并没有工作,也没有通知市交通局,葛晓晴和我家是一个村的,韦旭又是我的朋友,刚才人多我不便明说,同高的父亲和我父亲是表兄弟,虽然多年不走动,但总还是亲戚,我们见面也少,我也不知道他怎么知道我和你的关系的,死命让我和你说说,我知道你正在大张旗鼓地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又不能让你为难,不过他过去是市委组织部的干部科长……”

话说到这份上,贾士贞只能应付着,当然对于庄同高和张敬原两人的副处级问题,他已经不再像当初那么固执了,而且在他和常书记临离职学习时,差一点点就变成事实了。直到送走了客人,贾士贞一直在认真地考虑,到底如何妥善解决庄同高和张敬原的问题。

第二天早上,一到办公室,贾士贞就找来了办公室主任姚一玉,说他今天下午回家一趟,让小苗把车子准备一下,并且说让韦部长就和他一道回省城,就不要再另外派车了,那不是浪费吗。

姚一玉听了贾部长的话,站着一动没动,贾士贞抬起头,看看姚一玉,说:“姚主任,还有事吗?”

“没事。”姚一玉为难地低着头,“贾部长,韦副部长他已经有车了……”

贾士贾不以为然地说:“我不是说他有没有车,而是说他每周都回去,那自然要调度车送他,可我今天下午也回去,两人为什么不能用一辆车!”

姚一玉红着脸说:“贾部长,不是……韦副部长他已经有了专车……”姚一玉犹豫了片刻,接着说,“是市交通局借的,一辆奥迪。”

贾士贞抬起头,目不转睛地看着姚一玉:“借的?我怎么没听说?”

姚一玉说:“我也是听市交通局办公室主任说的,我又留心注意了一下,确实是一辆奥迪车,正是交通局那个车号,韦副部长既然没对我说,我也就不便告诉你。”

“噢,我知道了。”贾士贞又说,“那驾驶员呢?”

姚一玉摇摇头,说:“我们都不认识,是不是人、车、油都由交通局负责?不清楚!”

贾士贞不在说什么了,心理对韦旭的做法极为不高兴,想到上次市农行江行长要换一辆别克新轿车给他,被他拒绝了,当时江希泉是为了自己的外甥程文武的提拔。那么市交通局把这样一辆轿车借给韦旭,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吗?但贾士贞接受了上次江行长换车的教训,暂且不去理会韦旭借车的事。

贾士贞作好了下午回家的准备,并且也给玲玲发了个短信,可就在上午临下班前,市委办公室来了一个电话通知,说晚上市委、市政府有一个重要活动。再一问,原来是一个美籍华人要来西臾考察投资项目,常书记指示,这位商人从香港到美国,父亲曾经是美国一家公司的总裁,现在父亲把事业父交给儿子贾振兴,让儿子出任总经理。说他少年时代曾在西臾生活过,如今看到西臾出了一位了不起的组织部长,大为感慨,便让儿子到西臾来考察投资环境。

这个消息对西臾市委、市政府来说简直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喜事。现在全国各地,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方,到处都在动员大小官员外出招商引资,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这样的大商人啊,而且是人家主动找上门来的。为此,常书记让市委和政府领导人全部参加接待,以表示西臾人民的真诚和热情。自然,贾士贞更是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

贾士贞只能服从大局,立即给玲玲打了电话,玲玲似乎已经适应了丈夫的习惯,一句话也没说,就挂了电话。

当天晚上的宴请是十分隆重,也是西臾市委、政府最高规格的接待。邵明主持了欢迎酒会,常书记致欢迎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