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明朝人物素材 > 第6章 高巍(第1页)

第6章 高巍(第1页)

高巍是明朝初期一位极具才学、气节与政治智慧的忠义之士:

早年经历与品格

高巍出生于山西辽州,自幼勤奋好学,学宗孔孟,推崇程朱理学。他崇尚气节,能写文章,其母萧氏患痼疾,他侍奉左右直至母亲年老,母亲去世后,他蔬食庐墓三年,尽显赤诚孝心。洪武中,因其孝行受表彰,以太学生身份任前军都督府左断事。

政治主张与初入仕途

任职期间,高巍积极进言,曾上疏建议开垦河南、山东、北平等地荒田,抑制商业,谨慎选举人才,重视名器等,多被明太祖采纳。但后来因判决事情不合皇帝心意,被减免死刑后戍守贵州关索岭,其弟侄获准代役。

削藩之议与建文帝时期

-建言削藩策略:建文帝即位后,高巍应辽州知州王钦征辟到吏部任职。当时朝议削藩,他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于诸王,建议效仿主父偃推恩策,即通过将藩王子弟南北分封的方式削弱藩王势力,避免强行削藩引发的动荡,建文帝虽表示赞同但未实际施行。

-参与军事事务:燕王朱棣起兵后,高巍被命从李景隆出师参赞军务。他自请使燕,写信劝朱棣罢兵归藩,在信中晓以祸福和亲亲之谊,言辞恳切,但朱棣未予回应。

靖难之役中的坚守与抗争

李景隆兵败后,高巍南归,与铁铉在济南死守,多次挫败燕兵。在济南保卫战中,高巍与铁铉相互配合,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军事指挥,坚守城池,使燕军久攻不下。

最终朱棣攻破南京后,高巍在驿舍自缢身亡,以死表达对建文帝的忠诚。

——总结:

高巍是一个集忠诚、智慧、勇敢和正直等诸多优秀品质于一身的人物。

忠诚与气节

-忠诚不二:高巍对建文帝展现出了绝对的忠诚。在靖难之役这个动荡的时期,他始终坚守在建文帝一方,从始至终未曾动摇。即使面对朱棣强大的军事力量,他也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这种忠诚不是基于利益权衡,而是源于他内心对正统皇权的尊重和对建文帝政权合法性的坚定维护。

-以死明志:朱棣篡位后,高巍选择在驿舍自缢,这一行为是他忠诚和气节的最高体现。他用生命表达了对建文帝的忠诚,拒绝承认朱棣政权的合法性,展现出了一种不屈从于现实压力的高尚气节,这种气节在古代士大夫阶层中是非常受推崇的。

政治智慧

-削藩策略:在藩王问题上,高巍展现出了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他提出的削藩建议类似于西汉的“推恩令”,主张通过和平、渐进的方式来削弱藩王势力。这一策略既考虑到了藩王的利益,又着眼于朝廷的长治久安,避免了因强力削藩可能引发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体现了他对政治平衡和稳定的深刻理解。

-建言献策:在其他政务方面,他曾建议开垦荒田、抑制商业、谨慎选举人才等,这些建议也显示出他对于国家治理有着全面的思考,涉及经济、人才选拔等多个重要领域,并且他的许多想法能够被明太祖采纳,也证明了这些建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勇敢无畏

-出使劝诫:在朱棣起兵后,高巍自请使燕,写信并当面劝说朱棣罢兵归藩。这一举动需要巨大的勇气,因为当时朱棣已经举兵叛乱,局势紧张,他敢于深入敌营,试图以大义说服朱棣,展现出了一种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和平奔走的勇敢精神。这种勇敢不是匹夫之勇,而是建立在他对正义和和平的坚定信念之上。

—个人品德高尚

-孝行感人:高巍早年以孝行着称,母亲患病时悉心照料,母亲去世后又蔬食庐墓三年。在以孝治天下的古代社会,这种孝行体现了他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这种品德也为他的其他行为提供了道德基础,表明他是一个坚守道德准则的人,无论是在对待家人还是对待国家事务上。

喜欢明朝写作素材大全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明朝写作素材大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