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朝存在时间较短,但也有一批重要的文官:
内阁成员
-方从哲: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人,万历、泰昌朝内阁首辅。在万历后期独掌内阁维持运转,泰昌朝继续担任首辅,处理朝廷政务。
-叶向高:福建福清人,万历年间曾多次担任内阁首辅,泰昌元年九月十六日再次入阁,他在朝廷中威望较高,对稳定朝政起到了一定作用。
六部尚书
-吏部尚书:周嘉谟在1620年担任吏部尚书,负责官员的选拔、任免和考核等事务;叶向高在1620年9月16日起也兼任吏部尚书一职。
-户部尚书:李汝华从1616年5月31日至1621年7月23日担任户部尚书,掌管国家财政收支等事务;王纪于1620年9月5日开始担任户部尚书。
-礼部尚书:史继偕在1620年8月31日起任礼部尚书,负责礼仪、科举等事务;何宗彦于1620年9月15日担任礼部尚书。
-兵部尚书:黄嘉善在泰昌朝前期担任兵部尚书,负责军事事务;崔景荣于1620年11月16日起接任兵部尚书。
-刑部尚书:黄克瓒在1620年8月20日至1622年3月7日期间担任刑部尚书,掌管司法刑狱事务。
-工部尚书:王佐在1620年8月30日至1622年5月3日担任工部尚书,负责工程建设等事务。
泰昌朝出现的一些泰昌朝的主要武将:
-毛文龙:字振南,祖籍山西平阳府太平县,出生在浙江杭州府钱塘县。历仕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泰昌年间,他已在辽东沿海一带开展军事活动,后因攻占皮岛等战功被授总兵,官累至左都督,挂平辽将军印,开镇东江。他广招辽民,大兴屯田,壮大军力,带领的军队成为明朝抗击后金的重要军事力量,取得牛毛寨大捷、乌鸡关大捷等,为朝廷牵制后金力量。
-秦良玉: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朝末年着名女将。泰昌元年,秦良玉奉调率军前往辽东抗击后金。她率领的白杆兵作战勇猛,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为保卫明朝边疆做出了贡献。在浑河之战中,秦良玉的兄长秦邦屏和弟弟秦民屏战死,她本人则继续率军奋战,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军事才能。
-孙承宗: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今河北高阳)人。泰昌帝即位后,孙承宗被任命为礼部右侍郎。他虽然主要以文臣身份闻名,但在军事方面也有卓越的才能和贡献。孙承宗后来在天启年间主持辽东防务,制定了一系列军事战略和防御措施,修筑关宁锦防线,提拔了袁崇焕等一批将领,对抵御后金起到了重要作用。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广东广州府东莞县人。泰昌时期,袁崇焕在军队中逐渐崭露头角。后来在天启、崇祯年间,他成为明朝抗击后金的重要将领。袁崇焕主张“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多次击退后金军队的进攻,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等重要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明朝军队的士气。
————
泰昌朝后宫主要人物:
-皇帝生母
-孝靖皇后王氏:明光宗泰昌皇帝的生母,宣府都司左卫人。她本是宫女,被万历帝临幸后生下朱常洛。万历十年册为恭妃,三十四年进封皇贵妃。生前备受冷落,万历三十九年去世,光宗登基后追谥其为皇太后。
-皇帝宠妃
-李康妃(西李选侍):泰昌帝朱常洛最宠爱的妃子,史称“西李”。她与朱常洛的王才人不和,致其忧愤而死,后抚养朱由校。泰昌帝即位后,她企图谋取皇后之位,泰昌帝驾崩后,又与太监魏忠贤密谋挟持朱由校,欲争当皇太后以把持朝政,最终在大臣逼迫下移宫,后被天启帝封为康妃。
-东李选侍:泰昌帝的妃子,与西李选侍相对,性格较为温和,曾抚养过崇祯帝朱由检。在泰昌朝后宫中,东李选侍的地位和影响力虽不如西李选侍,但也是较为重要的人物。
-郑贵妃:明神宗万历皇帝的宠妃,生有三子三女。她在万历朝就有很大影响力,万历帝曾想立她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引发国本之争。泰昌朝时,她与李选侍相互勾结,企图继续掌控后宫和朝政。
-皇帝乳母
-客氏:原名客印月,朱由校的乳母。泰昌元年九月,朱由校即位后封客氏为奉圣夫人。她与司礼秉笔太监魏忠贤结为对食,在后宫中横行霸道,与魏忠贤一起迫害后宫嫔妃和朝中大臣。
————
泰昌朝一些较为重要的宦官:
-王安:司礼监秉笔太监,在泰昌朝有一定影响力。他为人刚正,曾多次向明光宗朱常洛建言,对朱常洛顺利即位有一定帮助。朱常洛即位后,他也积极辅助朝政,在朝中威望较高。
-崔文升:原是郑贵妃宫中的亲信太监,朱常洛即位后,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泰昌帝患病后,郑贵妃指使崔文升以掌御药房太监的身份向皇帝进“通利药”大黄,导致朱常洛身体极度虚弱,在“红丸案”中是关键人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魏朝: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的下属,是魏忠贤的拜把子弟兄和入宫介绍人,也是魏忠贤的“对食”对象客印月的前夫。曾多次向王安推荐魏忠贤,使其得到王安赏识。
-赵某:据《深州总志·阉宦》记载,泰昌朝时历官司礼监。当时内侍魏进忠(即魏忠贤)逐渐掌权,赵某常常对其进行裁抑。
————
泰昌朝时期,一些在民间有名的人物多活跃于文学、学术、公益等领域:
-陈贞慧:明末清初散文家,江苏宜兴人,东林党人陈于廷之子,复社重要成员。曾与吴应箕写《留都防乱檄》,声讨阮大铖。明亡后隐归故里,其表扬抗清人物的散文,感情深沉悲愤,颇富民族气节。
-陈维崧:清文学家,江苏宜兴人,陈于廷之孙,陈贞慧之子。少时即擅长诗文,称天才,受推重。其诗沉郁雄丽,词多达一千八百多首,骈体文则被称为唐天宝之后无匹敌者。年逾五十始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加纂修《明史》。
-吕图南:居晋江,登万历戊戌科进士,授中书舍人,升礼部主事。泰昌初起为南京通政司右参议。任间清廉自守、方正严明,后因僚属结党攻讦,告病归乡。居家期间,饱读宕书史,参与修武荣、清溪两县志,组织乡人筑白衣洋、清洋陂两处水利,德被后世。
喜欢明朝写作素材大全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明朝写作素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