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疼,还有瘙痒的感觉。
他赶紧把袖子撸上去。
他慢慢的把绷带揭开。
发现自已的伤口已经红肿了。
坏了,要发炎的节奏。
眼下也没有药物。
只能硬扛着。
才第一天,不能因为自已,拖了全队的后腿。
易扬默默的袖子放了下来,默不作声的跟着队伍前进。
他心里默默盘算着自已的极限。
以自已的身体素质。
化脓,呼吸困难、头晕应该是在明天夜里。
到那个时候,三天两夜的比赛马上就结束了。
然后就是夜晚的负重行军,自已很有可能就撑不住了,所以……就拜托战友们了……
虽然携带了急救包,但是里面只有止血带、绷带、消毒药水、止痛药,云南白药之类的医疗用品,用于处理队员受伤情况。
并没有易扬需要用的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
就算现在来一支抗生素,也能让易扬好起来。
一边走着,易扬一边想着。
很快就到达了裂谷旁。
大家要做的就是,让裂谷天堑变通途。
一条横亘眼前的裂谷。
这条裂谷最窄处约10米,最宽处达20米,两侧崖壁近乎垂直。
好消息是用望远镜可以直接观察到裂谷下面的情况。
坏消息是索降完以后还要攀岩上去。
岩石表面光滑且布满尖锐棱角,给通过带来巨大挑战。
如果大家有绳索弩,就不用这么费劲了。
直接使用滑索装置在裂谷宽度较大但高度落差不是特别大的情况下。
队员先在裂谷两岸合适位置,比如粗壮的树木或坚固的岩石上,固定好滑索的两端。
然后穿戴好滑索装备,包括安全带、滑轮等,通过滑轮在滑索上滑行至对岸。
为确保安全,通常会安排队员在两端进行安全保障,控制滑索速度和稳定性
但是眼下,没有那么好的条件。
大家只能索降到裂谷下。
然后再攀岩上去。
挑战性非常的大。
好在高度并不是很高,只有二十多米。
预计两个小时,大家就可以到对面的山崖上了。
刘健带着大家,走到了最窄处。
大约10米的样子。
(PS:配置实验阶段各项数据都很重要,追读,留存,加书架,催更,免费的小礼物,来者不拒,方便面能不能加个蛋加个肠就靠彦祖亦菲们了,感谢各位读者大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