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落凡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独自经营着陈家村村口的小卖铺,没什么文化。初中还没毕业,父母便因一场意外骤然离世,徒留他孤身一人,守着父亲留下的小卖铺,在岁月的洪流里勉强维持生计。
父母的意外离世,仿若一场经久不散的阴霾,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让他陷入了抑郁的泥沼。在他眼中,人生仿若一潭死水,掀不起一丝波澜。
过早辍学的经历,更是成了他与旁人之间的一道无形屏障,他不愿与人交谈,每逢被问起家中事、学业事,总是兴致缺缺,言语间不自觉地流露出疏离之意。久而久之,偌大的陈家村,竟找不出几个能与他畅聊的朋友。
为数不多的乐趣,便是同村里那帮半大小子厮混在一起。或许是他时常慷慨地请小子们吃糖,一来二去,就在他们中间树立起了“威望”,收获了十足的信任,“老大”的地位稳如泰山。
而混在这群孩子当中,陈落凡还意外练就了一项特殊本领——演戏,准确来说,是角色扮演。
村里的小崽子们时常求他代开家长会,为了不露马脚,他特意淘来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日夜研读、细细揣摩。
随着参会次数增多,他的模仿功底愈发炉火纯青,扮起老实憨厚的农民,那股憨劲儿十足;演起街头小混混,流氓气质信手拈来;哪怕是模仿个精明的小老板,也是有模有样,旁人挑不出半点差错。
正因如此,他在孩子们心中的分量愈发重了,但凡开口,所言在孩子圈里便如同圣旨一般,不容置疑,倒也成了他平淡生活里唯一一抹亮色。
这一天,陈落凡闲来无事刷着网页,瞧见城里人卖东西都用上了一种新奇玩意儿,叫手持扫码枪。据说这东西能让买卖流程变得又快又准,还方便统计出入库,当下便心生好奇。正巧村长小舅子要开三蹦子进城,他赶忙搭了个顺风车,盘算着去城里买一套回来试试。
三蹦子一路颠簸出了村子,村长小舅子说要先去集市上揽点货,陈落凡一介搭车闲人,自然没什么意见,便跟着一同前往集市。到了集市口,小舅子让他四下逛逛,自个儿则开着车往集市深处去拉货了。
陈落凡百无聊赖地踱步闲逛,眼睛滴溜溜地转着,寻思能不能淘到些便宜又新奇的物件,回头也好让村里那帮孩子开开眼界。
可这集市,说到底,就是周边几个村子拼凑起来的大卖场,大多是农户自家种的农副产品,余下的也就是些寻常生活用品、日用百货,相较自家小卖部,实在没什么新鲜花样。
满心失望的陈落凡无奈回到下车的地方,寻了处没人的角落,一屁股坐在地上歇脚,只等小舅子回来,再一道进城瞧瞧。没承想,屁股还没坐热乎,就感觉后腰被个硬物轻轻戳了戳,回头一瞧,是个年逾古稀的老太太,手里正拿拐棍杵了杵自己。
陈落凡一脸疑惑,开口问道:“老奶奶,您这是?”
老太太眯着眼,脸上挂着几分神秘,慢悠悠地说道:“小伙子,是不是在这儿逛了一圈,啥心仪的东西都没瞅着?”
“嗯?您咋知道的?”陈落凡愈发诧异。
“你甭管我咋知道的,”老太太神神秘秘地压低声音,“你要是真想瞧点好东西,就跟我来。”
陈落凡心底犯起嘀咕,不过转念一想,自己孑然一身,老太太又这般上了年纪,料也没什么坏心思,好奇心作祟,便放心地跟在老太太身后。
两人约莫走了二百来米,老太太停下脚步,用拐棍朝身前一处临时摊棚指了指,说道:“喏,进去挑挑,说不定里头就有你心心念念的玩意儿。”
“行吧。”
陈落凡本就是个心地善良的人,虽说朋友不多,但向来不愿拂了老人家的好意,心下琢磨着,哪怕挑两样没用的东西,权当是帮衬老人了。
可谁能想到,就在这个看着比瓜棚强不了多少的地摊上,他竟瞧见了此番进城准备购置的扫码枪!虽说他没见过实物,只是在网上瞅过模样,但眼前这扫码枪,质感上乘、做工精细,十有八九是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