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策既然已经定了下来,魏延便立刻点齐了一支一万五千人的兵马出发了。
之所以他会带走一万五千人,也是因为诸葛亮担心他的实力不足以攻破潼关。
反正现在长安这面的汉军兵力足足有二十万,而长安城内却只有几万残兵败将,压根不需要那么多兵马来攻打长安城。
刘能已经说了,有了他的帮忙,只需要三个时辰就可以攻破城门,城门破了,长安城自然就是唾手可得的了,诸葛亮相信他能够做到。
不过魏延此行,足足有近六百里,还都是山路,想要穿行过去也极不容易,诸葛亮几乎将营中的军粮全都给他带走了,反正他还可以从汉中调粮,在攻破潼关的诱惑之下,诸葛亮还是愿意冒一点风险的。
根据魏延的估算,这次出击最起码需要十天才能传回消息,所以诸葛亮便指挥大军时不时和敌人交战,准确说是出兵骚扰,派出兵马轮流扫荡长安城外的坞堡和军营。
长安身为旧都多年,防备自然紧密,虽然被李傕和郭汜的兵祸肆虐了几遍,但是长安城附近的坞堡却没有受到太大的破坏,之后诸葛亮又数次北伐,兵锋直逼长安,所以长安城周围的坞堡和军营都大概保存完好,作为长安城的附属防御的一部分。
诸葛亮想要攻打长安,就必须先清除这些碍人的防御点。
如果是平时,想要攻下这些军营和坞堡,肯定是要费上一些力气的。
不过现在却是不一样的情况。
五丈原之战中,因为有刘能的相助,诸葛亮取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司马懿统领的二十多万大军,除了被郭淮统领的五万兵马撤回了陈仓城、数万兵马战死在魏营中之外,其余的十几万大军都被汉军俘虏,只有两万多兵马跟着司马懿逃回了长安城,再加上长安城里面原本就有了两万多兵马,如今的长安城只有不到五万的兵马,压根就没办法守住城外的那些坞堡军营。
所以司马懿索性放弃了这些地方,只是全部缩回了城里固守待援。
诸葛亮之所以要清扫这些坞堡,也是担心司马懿在这些地方暗藏一些兵马,在汉军攻城的时候突然杀出,击败自己,那可就有些太不好了。
当诸葛亮和刘能说出这种可能的时候,刘能还有些不敢相信呢。
长安城外的坞堡极多,而且规模都不大,即便想要藏兵,也藏不了多少,这么点兵力,压根不可能对十几万的汉军造成多大的影响。
不过诸葛亮的解释很快便解答了刘能的疑惑。
两军交战,兵马的数量并不是十分重要的,而造成的声势才是最重要的。
长安城就那么大,攻打的话主要也只有长安的几个城门,一次性可以投入的兵力并不多,再加上五丈原之战的影响这么大,魏军肯定是要派出援军的,而且因为魏国刚刚战胜了东吴,可以派出的援军数量肯定少不了,如果不能尽快攻下长安城,等魏国援军一到,到时候就麻烦了。
这也是诸葛亮愿意派出魏延偷袭潼关的原因。
只要能把握住潼关,魏国的援军就没办法快速支援长安,诸葛亮的把握就可以更大一些了。
所以,之后几天,长安城外的坞堡和军营几乎全部被汉军扫平。
于此同时,诸葛亮也问起了刘能三个时辰攻下长安的办法,毕竟长安攻下得越快,魏军的援军到得越慢。
刘能微笑着给出了答案:火药!
万幸后世的穿越小说,刘能知道了黑火药的配方,于是便将火药的制作方法告诉了诸葛亮。
诸葛亮大喜,刘能之前使用过的那种能力早就让他羡慕不已了,现在即便他提供的是一种低配版的制作防范,对于他来说也是意外的惊喜。
诸葛亮立刻命人收集起了硝石硫磺和木炭,然后敲成粉末,再仔细筛过,用鸡蛋清调和,最后再晒干,放入了工匠凿出的石弹之中。
这一套下来,耗费了整整五天,终于弄出了几个像模像样的石弹来,就连缝隙都被石匠敲了出来。
刘能命人找了几个土堆和木门作试验,用来展示实际的效果,毕竟这玩意他只在地道战的电影里看到过,真实效果他也不敢保证。
不过随着引信的点燃,石弹轰然爆开,土堆被炸出了大坑,木门也被直接崩得粉碎。
诸葛亮对此很满意,不过也有疑问:“为什么这种石弹的威力比你之前使用的火球要小这么多?”
刘能笑着回答道:“因为配方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