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后,尔雅和卫岳很快就搬到了县城居住。
林氏和宋老三知道尔雅搬到了县城也很开心。
想着儿子女儿同住一个县城,以后上门也方便。
石头倒是有些抱怨,尔雅搬家为什么不喊他去帮忙。
尔雅向他解释,因为是慢慢搬的,所以卫岳一个人就搬完了,就没叫他。
搬完家的第二件事,就是送卫辞去学堂了。
尔雅给卫辞做了一件体面的细棉布衣裳帮他换上。
卫岳则按着他的身形给他做了一个小小的书箱。
书香里放着笔墨纸砚和尔雅抄写的四书。
过了正月十五,一大早卫岳就拿着拜师礼领着卫辞去了郑夫子的学堂。
郑夫子的学堂就设在自已家里,郑家很大,是个三进院,学堂就设在最前院。
第一次登门拜访求学,卫岳还有些紧张,他倒不是紧张见郑夫子。
毕竟他平时外出做木工,也见过许多大人物。
一个秀才还不足以让卫岳忐忑,他紧张的是怕郑夫子看不上儿子。
虽然在卫岳心里,自家儿子样样都好,没有一点缺点。
可架不住这世上有人眼光就是不好啊,希望郑夫子不是其中之一。
怀着紧张忐忑的心情,卫岳敲响了郑家的大门。
很快一个头发都有些白了的老人过来开门了。
卫岳不知老人是谁,只是连忙上前说明来意:
“见过老人家,我们是来学堂报名读书的。”
听到卫岳说明来意,又看到他拎着礼物,身旁还跟着一个小小的孩童。
老人家习以为常的点了点头道:
“我是郑家的管家,你们要报名读书的话,先跟我来吧。”
卫岳带着卫辞连忙跟上郑管家,郑管家将两人先安排在前院倒座房的客厅。
平时郑秀才接见不太重要的客人都是在此处。
接着,郑管家便去禀报郑秀才有人来报名读书。
卫岳到的巧,今日郑秀才在家,又刚好无事,所以来的很快。
郑秀才生的儒雅,许是常年接触书籍的缘故,身上有着浓重的文人气质。
很符合卫辞心中对于古代秀才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