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眉头紧锁,推测道:“这应该是敌军的斥候吧?我们不必理会。”张固则笑道:“奉孝,我猜测那山坡上之人很可能是孙策。今日敌军打着‘孙’字大旗,袁术麾下除了孙策,又有哪位将领姓孙呢?”
郭嘉回应道:“即便是孙策领兵,他也不会亲自担任斥候的职责吧?”张固继续笑道:“奉孝,你有所不知,孙策便是这样的性格。”
郭嘉摇了摇头,担忧地说:“若真是他,仗着自身勇猛却毫无防备之心,如此早晚会死于小人之手。他的手下将领也不劝阻吗?”张固答道:“孙家父子皆是如此性格。否则,孙坚也不会早年丧命。”郭嘉闻言,点了点头。
一旁的典韦愤愤不平地说:“主公,此人太过嚣张,让我去将他捉拿回来如何?”郭嘉连忙制止:“不可,以防敌人设有埋伏。他站在山上又能看到什么?我们不必理会。”典韦还想争辩,却被张固打断:“毅材,听从军师的安排。”
次日清晨,孙策率领六千大军,在城外摆开阵势。为防备赵云的骑兵,韩当、黄盖、程普三位将领护卫在侧,而孙策则亲自率领三千人马位于中央。
待大军列队整齐后,孙策策马来到阵前,长枪直指城楼,高声喝道:“城内的人听着,出来与本将一决高下。若胆小如鼠,不敢应战,便乖乖开城投降。否则,待大军攻破城池,定让你们好看!”
就在孙策喝骂之际,城门缓缓打开,吊桥也缓缓落下。张固一马当先,手持双刃战戟,毅然跨出城门,身旁紧随身形彪悍的典韦。
随后,一列列虎贲军迈着整齐的步伐,摆开了阵势。他们身上穿戴的铁甲,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孙策望着这支散发着血腥之气的虎贲军,瞳孔不禁收缩,倒吸了一口凉气。一旁的陈武说道:“主公,这支军队竟然人人披甲,广陵竟如此富足吗?”
另一边,典韦对张固请缨道:“主公,那小子就交给俺老典如何?许久未曾与人单挑,俺浑身发痒难耐!”
张固摇头拒绝道:“不行,自我每日勤练枪法以来,尚不知自身进步几何。今日,我要拿孙策来试试手,你别与我争抢。下次轮到你。”
典韦听后垂头丧气,应声后不再言语。张固策马向前,双刃戟直指孙策,说道:“孙策,当年我与你父孙文台同为讨董诸侯之一。今日,便让我看看你继承了你父几分本事!”
听到张固提及自己逝去的父亲,孙策双眼泛红,挺枪直指张固,怒喝道:“狗贼,你有什么资格提及我父之名!拿命来!”
言罢,孙策挺枪策马,直冲向张固,二话不说便挺枪刺去。张固毫无惧色,举戟相迎,只听铛的一声巨响,两兵相撞,二人心中皆生出一丝警惕。
此人,非同小可!
只见枪来戟往,战马盘旋。二人实力相当,一时难分胜负。
张固双目炯炯有神,身形在马背上灵活游走。他将近日从赵云处所学的枪法精髓融入戟法之中,每一击都凌厉异常,带着破空之声。
戟影重重,时而如龙腾九天般威猛,时而似蛟龙出海般迅猛,与孙策的银枪交织出一片璀璨的火花。孙策虽勇猛无比,却渐渐感到压力倍增。张固的戟法愈发刁钻,每一次交锋都让孙策的虎口隐隐作痛。
二人你来我往,战况胶着,但仔细观察,张固的攻势已悄然占据上风,将孙策一步步逼向战场边缘。尘土飞扬中,这场激烈的战斗仍在持续。一场激烈的争斗愈演愈烈。毕竟,此时的孙策年纪尚轻,还未达到他历史上应有的辉煌成就。
孙策心中暗自愤怒,他大喝一声:“狗贼休得猖狂,看枪!”言罢,他奋力挥枪而出,瞬间枪影密布。
张固举起大双刃戟向外一封,顺势做出一个梨花摆头的动作,大戟扑棱一颤,戟头乱闪,竟幻化出数条枪影,成功破开了孙策的攻击,并反向刺向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