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已晚,紫禁城已经落了锁,杨延宜即便现在想要面见皇帝,也是不可能的。
他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了家里。
随行的李二狗,也看出来他情绪的低落,开口问道:“大人,您这是怎么了?”
杨延宜没有办法对他明说,在他自己看来,推行一条鞭法和考成法,能一改大明糜烂的税收制度和推诿成风的官场风气。
但是,反对这两条制度的官员,他们就都是错的吗?
就拿徐光启来说吧,他所提出不应该实行考成法,他错了吗?
杨延宜觉得脑子有点乱,穿越之前他也不曾接触过国家政策的制定。
穿越过来之后,他原本以为对历史有一些了解,加上接受过更系统的学习,完全能够轻易的解决大明这些问题。
看来,他是错的离谱了。
天下英雄何其多也,即便领先了别人几百年的知识和经验,在某些方面,他可以说依旧稚嫩得像小学生一样。
杨延宜回府之后,已是深夜。
徐光启的夫人和孩子还没有走,赵敏也强忍着困意,在客厅陪着她们说话。
其实若杨延宜想要将徐光启带出来,也不是不可能。
但他没有这样做,因为毕竟徐光启涉及了通奴,并且还有韩旷这个人证。
当然,韩旷很有可能是受到了魏忠贤的指示,才将徐光启拖进了这趟浑水的。
徐光启也不希望自己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入狱、清白不分的又跑了出来。
杨延宜若是在事情尚未查明之前,就强行将人带走,那么他才是违反了大明律的那个人。
杨延宜好言宽慰了他们母子俩几句,内厂那边已经打过招呼了,不会为难徐大人的。现在天色已晚,明天天亮之后,他就会去想办法。
徐夫人也知道杨延宜已经尽力了,他肯到内厂去打个招呼,已经是常人所难办到的了。
所以,她千恩万谢的出了府门。
赵敏也看出了他低沉的情绪,没有再跟他使性子,而是为他煮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
这一晚,对于杨延宜来说,是格外的漫长。
才四更天,杨延宜就出了门,前往皇宫。
他走了之后没多久,府门外已经挤满了乌压压的人群,仿佛跟赶集似的。
负责看守的士兵不敢怠慢,也不敢放人进入杨府。
赵敏得到讯息后,来到了门外。
杨延宜当初给她置办衣裳头面的时候,就不是按照侍女的规格准备的,所以她这一身打扮亮相时,门外的众人立马都围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