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穿越刘禅的 > 第172章 陆逊兵至(第1页)

第172章 陆逊兵至(第1页)

南郡大营,坐落于洞庭湖北岸,南郡与江夏郡的交界处。

经过诸葛亮近一年的擘画营建,南郡大营已然成为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营寨四周,深挖壕沟,沟中注满了从洞庭湖中引来的湍急湖水,犹如一条汹涌的水龙环绕。

壕沟之上,矗立着高大厚实的寨墙,由巨大的条石与特制的夯土紧密筑成,每一块条石都重达千斤,拼接得严丝合缝。

寨墙上,每隔数丈便设有一座了望塔,了望塔之间,密布着强弩发射口,这些强弩皆是诸葛亮改良设计,射程极远、威力极大。

营门处,更是以厚重的木门封堵,门后还设有多道坚固的木闸,即便是千军万马冲撞,也难以撼动分毫。

见到如此坚不可摧的南郡大营,陈到总会不解问道:“丞相,咱就是说把一座营寨修建的和城池一样,这有必要吗?”

在陈到眼里,这样确实太过劳民伤财了。

大汉如今是有钱,可也不能这么霍霍。

修建这样一个营寨的花费都够修建三四个凌烟阁了,而营寨这种东西,打完仗就没啥用了,如此大费周章还不如拒城防守。

而诸葛亮从未正面回答陈到,只是时常俯瞰着营寨下方环绕的湖水,轻声说道:

“南郡,荆州要地,得之不易,我军东进、北上的关键枢纽,得失之间,关乎汉室兴亡啊……”

只有诸葛亮自己心里明白,或许这就是陛下所说失而复得则更加珍惜的含义吧。

在七年前关羽败走麦城,丢失南郡后,大汉的战略布局被彻底打乱,仿佛一条腾飞的巨龙被斩断了最有力的爪牙。

那是一段黑暗的日子,兴复汉室大业遭受重创,士气低迷,人心惶惶。

荆州,这片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便定下的北伐根基,一朝易主,让大汉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另一个时空的诸葛丞相在人生的最后十年,每遇到北伐受挫时,不知眼含热泪的说了多少回:

若是荆州还在,

若是荆州还在那该多好……

怎会没有遗憾呢?怎会没有一丝怨念呢?

然那个时空的丞相还是抛下过往种种,拖着风烛残躯,对那衰败不堪的汉室江山,竭尽全力,缝缝补补,力求在绝境中寻得一线生机。

但最终还是未能挽救这风雨飘摇的汉室江山。

故事的开端只是一句:为图将军之志,亮愿效犬马。

故事的结尾却在一句惨淡的沉吟:亮,再不能临阵讨贼了……惨淡收场。

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从丢失荆州说起,若是荆州在手,南郡在手,那个时空的天下大势,还未可知。

……

而今所幸天佑大汉,大汉在高祖、汉武、光武后又出了一个宛如战神般的嗣君。

只用两年时间,横扫雍凉,还都长安,南下东征,收复荆州故地。

不仅如此,陛下还为大汉挖掘出如此多优秀的人才。

看着站在一旁身姿挺拔如松的戚继光,诸葛亮甚是满意。

在诸葛亮眼里,元敬军事才能不逊于云长,而其性格却比云长沉稳内敛。

云长虽威震华夏,然傲上而不忍下,终因刚愎自用痛失荆州,致使大业蒙尘。

反观元敬,不仅精于战事,且面对大小战事皆能冷静分析局势,权衡利弊,做出最为恰当的决策。

若不是如今陛下麾下能人辈出,屡立战功,诸葛亮都有想法,举荐戚继光担任大汉的武将之首——大将军。

戚继光就是诸葛亮眼中最好的帅才,薛仁贵、魏延、朱文正虽然都是不可多得的良将,但与元敬相比终究是少了那份沉稳内敛。

想到这里,诸葛亮目光柔和的看向戚继光:“元敬,你如今已官至前将军,拥爵石泉亭侯,往后仍需恪守本心,务必小心谨慎,本相老矣,而你年富力强,这守护大汉的重任,将来还需落在你的肩上。”

戚继光微微抬起头,看着诸葛亮修建的南郡大营,轻声言道:

“丞相勿忧,继光知晓,封侯非我意,继光惟愿汉室兴……”

封侯非我意,但愿汉室兴!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