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
宋军在河南各地的驻军虽少,但却极擅守城之术。
而魏军以骑兵为主,攻坚能力并非其强项。
若魏军久攻不下,不仅会损耗士气,
更可能会面临宋军援兵的突然袭击,
以锐击怠之下,恐怕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因此,崔浩提出了一个新的方略:
他觉得魏军应该应绕过这些城池,迅速推进,
以骑兵之快速行动,
直接抵达淮河一线,
并沿途收割占领区的粮草。
如此一来,那些留在后方的零散城池,虽仍属宋军,
但兵力不多且与江南主力隔绝,
宋军必然选择东撤至青州。
这一策略的关键,在于抵达淮河的魏军能否成功抵御宋军的援军。
如若失败,魏军势必将被刘宋的援兵与河南留守的宋军两面夹击,大败而归。
但崔浩对此颇有信心,
这源于他对刘裕经营关中失败,和去世后对魏宋双方军事实力对比的评估。
他相信,魏军完全有能力阻击援军,实现南北的隔绝。”
“然而异族人天生对汉人有种不信任感,
这源于种族之间的隔阂,
以及他们对汉人的歧视和防备。
魏军统帅奚斤便提出了反对意见。
他觉得,
魏军完全可以凭借兵力上的优势,
在宋军援兵到来之前,攻破河南的宋军城池。
这样一来,
他们既能迅速达到战略目的,又能确保行动更为稳妥且风险更小。”
“奚斤乃是鲜卑族宿将,
自魏太祖拓跋珪(拓跋嗣的父亲)时代起便统领禁军。
他参与了多次重大战役,
从拓跋珪于参合陂大破慕容宝,又曾征漠北诸部,获杂畜十余万。
更曾在拓跋嗣继位后为先锋,再征漠北,俘虏二万余人,还有牛羊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