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珺瑶虚弱地睁开眼睛,此时的她已到了弥留之际,不用医生宣判她也知道自己不行了。所以躺在曼哈顿的豪宅,自己的房间里。
自己收养的四个孩子都守在她的身边,满脸的担心,一个个的眼眶里泛着泪花。
“男子汉,流血不流泪,哭什么哭?”华珺瑶沙哑着声音困难地说道,“我还等着你们结婚,给我抱孙子呢?”
“妈!”四个大男人闻言顿时更加的悲伤,想起与老人相处的点点滴滴,严厉却不失温馨。如果不是她救他们与苦难水火之中,让他们享受到了家的温暖,不知道变成什么样?也许是街上的小混混、瘾君子、城市里的无业游民,进了号子的犯人……想起这些就更是觉得难过,泪如雨下。
华珺瑶想跟他们说,不用伤心难过,人终有一死,活了六十多了,这辈子跌宕起伏也值了,被伤病折磨了这么久,死了好,死了就解脱了。
可是脑中明明很清醒,可就想说就是说不出来。
她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因为她觉得自己有精神多了,想来这应该就是回光返照吧!
仿佛看到了,爹、娘,来接她了,来接她这个不孝女了吗?
仿佛看到了大哥、二哥来看她了。
华珺瑶眼睛模糊了,有些久远的记忆,越来越清晰,仿佛看到了梨树沟那潺潺流水,村口的石桥和过街楼,村后那连绵的青山。
还有那梦中都不曾忘记的如白雪一般的梨花,雪一样浮着,扑面而来,弥漫四野……
接着陷入无尽的黑暗之中。
&*&
早春三月正是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季节,天阴沉沉的,风呼啸的吹过,像是九幽深处的怒吼。这年立春后却依然特别的冷,冷得让人战栗。
一颗颗雪粒子说下就下,扑簌扑簌地敲打着地面和树枝上,一落地,马上融化了。
如此天气,梨树沟的人们都猫在家里,男人们则围在大队的祠堂里唠嗑、修理手上的农具,有道是:一年之计在于春,早春赶农时,得有趁手的农具不是吗?
女人们拿了针线箩,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家的炕上起闲话做针线。
这样既能唠嗑,轮着来,还省了柴火。
整个村子宁静,安详,等待着这场雪过去,正式开始春耕、春种!
村口的过街楼下,此时却吵吵嚷嚷的,打破了村子的静谧。
青石路面上躺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儿,唇色惨白,静静躺在那里,脖子上清晰的显着一道红色的很深的勒痕,过道上面飘着麻绳,阴森森的,胸口感觉不到一丝起伏,完全是一具尸体的模样了。
围观的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说道:
“脸色都青了,看样子救不活了。”
“真是造孽哟!”
“这是华老实家的瑶瑶吧!这订婚喜酒都喝了,日子都订好了,听说年前这女婿放寒假回来结婚的,这年都过了,没有一丁点儿消息,看样子不回来了。”
“肯定回不来了,不然怎么想不开啊!”
“真不知道华老实怎么想的,多难得的工农兵大学指标不给自己的女儿,居然给知青女婿,这下子竹篮打水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