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万三千说完,门口就走进来三人,那三人就是卖艺村口写字的三人。”
“恩公,又看见你了真巧啊。”
“你们。”
“我是这里的师爷,我和他是这里的捕快。”
“那么他呢?”
“这是县官大老爷呀。”
“在下正是杨知县。”
“杨大人,这位大爷出手很阔绰,施舍了两个元宝,咱们今后几个月就不用愁了。”
“杨大人我们有钱买煤买柴了,这牌匾啊暂时可以保住,不用当成木材来烧了。”
(“为什么这个富贵村这么穷全部都是乞丐。”
“是啊,而且那些乞丐全部都是四肢健全。”
“最让人好奇的是这是县衙吗,师爷去买字不怕去卖艺,连现老爷都要劈柴。
特别是那批的木材竟然是匾额。这是多么讽刺,难道朝廷不管吗?”)
万三千:“原来你是想劈了这个牌匾做柴烧,这里究竟发生什么事了,为什么衙门事业要卖字,捕快要卖艺呢。”
海棠有时候走了进来后说道。
“没错在下也很想知道。”
“我的大恩人啊,你也来啦这么巧啊。”
“可能我们有缘吧。”
“看来也是看来也是。”
杨知县:“这位公子有何贵干。”
“在下奉朝廷之命前来找一个人。”
“原来是同僚。”
“见过这个人吗,他叫成是非。”
杨知县拿个画像后就挥向了一旁的捕快几人。
“你们见过这个人没有啊。”
“有点面熟,但是又不太肯定是否见过此人,或者这几日我向其他村民打探一下,也许见过也说不定啊。”
“这附近哪有客栈呢,我们好在那里与你们联络。”
“这里一穷二白,寸草不生,过路的看到这里也像鬼墟一样掉头就跑,再没有人来这里开客栈。
唯一的一间客栈,上个月也关门了。”
万三千:“这样我们就没地方可住了。”
“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总之啊一言难尽,半年前经过了一场瘟疫,死的死逃的逃剩下的都是一些年老体弱又孤苦无依的。
外面人知道这里有过瘟疫,也就不到这儿来了,所以只有眼巴巴的看着,这里一天一天的破损下去。”
“我们都是在这里出生的,不忍心离开这里,所以才会留下来苟延残喘,过的一天是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