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挖掘壕沟的铁器。
这些平平无奇的东西在巨大的爆炸力之下,瞬间变成了致命的武器。
那些埋伏在巷子中,距离爆炸点较远的士兵,或是被飞石砸重,或是被铁锹洞穿身体,或是被炸弹的弹片打成马蜂窝。
一瞬间,原本将解放军压得彻底没法抬头的火力点,一下子就少了6个,而且是最重要的6个火力点。
由于巷子两边和尾部有建筑物。
所以,这些巷子的防御性非常强。
桨军只需要守住巷口,就能肆意的输出。
所以,桨军在这些巷子内,布置了大量的火力配备。
按照原来的计划,相互照应的巷子口,可以形成的火力网,能互为补充,相互照应。
只要对方不是铜皮铁骨,基本上在弹药充足的情况下是来多少死多少的。
除非有重火力的炮轰。
让谁都清楚解放军的重火力配备十分的稀缺。
就算有也不过是一两把重机枪,几门迫击炮而已。
而迫击炮,想要打到狭窄巷子内其实非常难。
因为迫击炮的攻击弹道并非直线的,而是抛物线。
在这个大部分人,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
大部分人连字都不认识,更不要说学习数学。
抛物线是什么,找1000个人恐怕有999个都是一无所知的。
至于正规的军事学院就更是不可能。
别说下面进行炮击的炮手。
就连许多营长,团长,乃至师长全都是野路子出身。
打仗指挥,完全靠自己在战场中摸爬滚打的经验。
所以在炮击的时候,除了一些简易的测距。
大部分都是炮手,经过多次炮击之后,得出的个人经验。
根本没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可以让他们去操作。
所以,每次使用迫击炮之前,往往要进行试射。
这时候,炮弹的落点,往往和目标差距非常的远。
原本桨军的计划是,一旦遭受到迫击炮的攻击就准备开始转移。
毕竟,想要调整炮击的方向,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他们完全有时间,在第1次炮击之后再进行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