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孩在九点左右告辞,陶芳送她下楼,向她父亲解释了情况。
“爸爸,我想让这个姐姐明天还来。”杨莫上床之后过了半小时居然还没睡着。
“开什么玩笑。”
第二天傍晚,女孩敲开了杨远家的门。她背着书包,手里拎着一袋东西。
“小莫爱吃这个。”她递过袋子,里面应该是某种高档面包。这显然是作为昨天晚餐的答谢。
杨远下意识地想拒绝,但又有些于心不忍。
杨莫冲了出来,要把女孩拉进屋,两人形成了拔河的局面。
“姐姐自己还有作业没做完呢。”杨远控制住杨莫的胳膊。
“在这儿做不就行了!”
杨远看着女孩,手上的劲松了。女孩也看着杨远,踉踉跄跄地被杨莫一直拉到写字桌前。她放下书包,从里面拿出本子和笔,坐到了杨莫身旁。杨莫转过头对杨远做了个鬼脸。
那时是二零一六年的冬天,恩怀开始了每天陪伴杨莫的日子,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
“请等一下!”
杨远刚打开车门,一个身穿玫红色短外套的女人立刻追了上来。
“您是杨先生吧,你好,我是《拾光新媒》的记者。”她被冻得脸色煞白,看来已在派出所门口等候良久。
“不好意思我现在有急事。”杨远坐进了车里。
女记者抓住车门上沿:“我们是一家实事类的自媒体平台。您放心,如果觉得不方便,我们可以只对您进行文字采访。”
“我真的有急事。”杨远把手放到了门把上。
“是孩子有消息了吗?”
杨远急着去找恩怀,这个问题他回答不了。
“我采访过多宗儿童走失事件,如果有媒体的介入再加上网络传播,找到孩子的希望会大大增加。”
“对不起。”杨远迟疑一秒,用力关上车门,发动了引擎。
女记者出现在后视镜里,化着淡妆的脸被寒风吹起的长发挡住了一半。
杨远不太关注实事,偶尔会听陶芳说起一些新闻,其中不乏儿童走失案。他也曾为当事人揪心不已,没想到现在轮到了自己。要他对着话筒说出自己孩子走失的情况,这真是让人难以接受。
此时临近十二点,路上车辆很少,杨远加大油门,向恩怀就读的辅城中学驶去。
正在读报的门卫见有人走近,拉开窗户,摘掉老花眼镜。
“麻烦你联系一下二七班的老师,我找孩子有点事。”
“给孩子带东西是吧?把东西放这里就行了,我会给老师打电话。”门卫抖了抖手里的报纸。
“不是忘了东西,恐怕得让孩子出来一下,我有急事找她。”杨远从口袋里掏出烟盒。
“我不抽。”门卫连连摆手,“哪个老师来着?”
“二年级七班的班主任。麻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