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似乎对‘甫介’此人有些微词?”
柴珏问道。
乐琳并不否认,只是反问:“何出此言?”
“上次在编辑部那时,文少保盛赞‘甫介’的文章之时,你说……”柴珏回想了好一下子,说道:“‘甫介’此人想必是个刚直执拗之人,所谓刚极易折,可能不太好相处。”
“嗯。”乐琳并不否认。
柴珏好奇道:“你认识他?”
“不认识。”
“那你怎么能这么笃定地推断呢?“
“猜测而已。”
说罢,乐琳又岔开话题,问道:“那么,你二哥是铁定了心要拉拢‘甫介’了?”
柴珏点头,回想到柴琛急不可耐的样子,心里也莫名地狐疑:“我回他道,用笔名的作者往往不想别人知道自己真实身份的,所以要先咨询过‘甫介’,才能为他引荐。”
“嗯……”乐琳把那吃剩一般的榛子放入口里,有滋有味地吃完,才道:“真可惜你二哥的如意算盘要落空了。”
柴珏不明所以:“哦?”
乐琳笑道:“不是么?王安石早已在朝中为官,何需他举荐?”
“你怎么知道他的本名是王安石?”
柴珏讶然问。
“我……”乐琳怔了怔,才道:“我曾读过王大人的文章,觉得‘甫介’的文风与他甚是相似。”
“王大人?”柴珏茫然地看着乐琳。
“舒州通判王安石王大人,我父亲生前曾收藏了他的文章策论,故而我有阅读过。”
乐琳心里快速地盘算着,如此应答道。
虽然她无法确切知道现在到底是公元多少年,但是根据一些蛛丝马迹,还是能推断出一些大概。
——庞籍是司马光的恩师,司马光比王安石要略年长少许。而暂时还没有见到司马光,并不能确认司马光的年纪。不过,庞籍是仁宗朝的宰相,中间隔了英宗一朝,然后王安石是之后的神宗朝中期的宰相。
想来,他们大概差了两辈吧?
庞籍如今是六十来岁,那么王安石应该是三十岁左右。
加之,历史上,王安石在任舒州通判期间,勤政爱民,治绩斐然,故而被文彦博以恬淡名利、遵纪守道向宋仁宗举荐,请求朝廷褒奖以激励风俗。王安石却以不想激起越级提拔之风为由拒绝。
如今,虽然历史有了偏差,但文彦博已发现了王安石的才华,离举荐他也不远了。
那么,如今的王安石,大概还在舒州任职通判。
然而,柴珏却瞪着眼睛望向乐琳,仿佛她说了什么荒诞无稽的话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