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唐太宗李世民的威凤赋 > 第148章 请缨出战(第1页)

第148章 请缨出战(第1页)

李世民在亲自前往各地巡查了税收状况后,决定紧急召集他的文臣武将们共同商议关于减免税收的相关政策。

当李世民步入大厅时,只见长春宫的文臣武将已经站在那里等候他的到来。待众人行过礼后,李世民稳步走向那幅已经展开的巨大地图,并伸出手指着其中几处用醒目的黑圈圈起来的地方说道:“诸位,本王此番外出巡查,有一个重要的发现。我大唐如今屯田的范围实在过小,且大多集中于此几处区域。现在咱们征战沙场之时,皆是依靠后方的粮仓来保障军队的后勤补给。然而,那些负责运输粮草的县城所承受的压力可谓是极其巨大!依本王之见,是否应当适度地对这些地区施行一些税收减免政策呢?如此一来,既能提升他们运送粮草的积极性,又可避免敌军轻易截断我方粮道,危及大军安危。”

此时,一旁的杜如晦微微颔首,上前一步拱手施礼后说道:“秦王殿下所言极是。不过微臣以为,还需考量战场所在的具体位置。若是与战场相邻近、粮草必经之地,则不妨给予适当的税收减免;至于其他地区嘛,则仍应依照常规的征收标准执行。唯有如此,方能确保朝廷的税收收入不至于大幅减少呀。”

“如晦,你所言甚是!本王确实应当深思朝廷税收会因此而骤减的难题。”李世民微微颔首,表示赞同杜如晦所提出的观点。随即,他的目光缓缓移至面前那张巨大而详尽的地图之上,整个人仿佛沉浸其中,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此时此刻,一旁的杜如晦趁着李世民专注于思考之际,迅速地将眼神投向身旁的房玄龄,并以不易察觉的动作向其示意。原来,他们二人都深知眼下还有一件至关重要之事尚未禀报给李世民——河东已然失守。那一封接一封的战败战报如雪片般飞来,众多将领更是私下里纷纷找上杜如晦,询问秦王为何迟迟不肯主动请缨出战。然而,面对众人的疑问,杜如晦自己也是茫然不知,唯有寄希望于房玄龄能趁此机会,当面向李世民说明情况。

就在房玄龄刚欲开口讲述河东失守一事时,突然间,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紧接着,一名身着铠甲、英姿飒爽的侍卫匆匆奔入殿内,在距李世民数步之遥处停下脚步,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之后,高声说道:“启禀秦王殿下,中书侍郎唐俭此刻正在门外求见。”

早已收到长孙无艳书信的李世民,心中对于此次唐检前来拜访的目的已是了然于心。只见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轻声吩咐道:“快请他进来吧!”

就在这时,众人只瞧见一个身着官服之人脚步匆忙地从门外快步走入。此人正是唐俭,他神色略显紧张,径直朝着李世民走去,并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高声说道:“下官拜见秦王陛下!唐俭此次前来乃是奉圣上之命,专程将陛下的手敕呈交于秦王陛下您啊!”

李世民微微抬头,目光落在唐俭身上,脸上露出一丝微笑,缓声道:“原来是唐俭啊,的确是许久未见了!不知此番究竟是何要事,父王竟派你来此跑这一趟呢?”说话间,李世民已伸手接过那封手敕。

唐俭连忙拱手应道:“回秦王殿下,关于这手敕的具体内容,下官并不知晓!不过,陛下曾特别交代过,这封手敕尚未经过三省的审核,务必得先行交予秦王您手中才行。”说完这番话,唐俭又再次躬身行礼,表示自己只是依旨行事。

李世民面色凝重地缓缓打开手中的诏书,当目光触及到上面所书写的文字时,不禁微微一怔。只见那诏书上赫然写道:“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这一行行字迹仿佛带着沉甸甸的分量,直直地撞入了他的眼帘之中。

李世民凝视着那些字,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唐俭刚刚所说的那一番话语。以他的聪慧和对局势的敏锐洞察力,又怎能不明白此刻李渊心中真正的盘算呢?

事实上,李世民对于大唐各地的战况始终保持着密切关注。自从上次他为解救刘文静而主动请求率军出征却遭到李渊拒绝以后,他便意识到,继续强行争取可能只是徒劳无功,甚至会让自己陷入更为艰难的境地。

如今的李世民深知,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日常生活中,他都决不能让自己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他渴望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那个主宰一切的人。所以,这次他决定按兵不动,等待李渊亲自前来求助于他。只有这样,他才能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占据上风,处于不败之地。

“唐俭啊,你此番长途奔波而来,一路艰辛劳累,想必已是疲惫不堪。快快前往偏厅歇息片刻,先饮一杯香茗解解渴,待明日再启程返回复命不迟。”李世民微微眯起双眸,轻描淡写地说着这番话语,但心中却另有盘算。他并不急于此刻就给李渊一个明确的答复,因为时间拖得越久,对他而言便越是有利,届时他便能获取更多自己所期望得到的东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而,唐俭却是心急如焚,连忙躬身施礼道:“殿下有所不知,此次之事事关重大且紧迫异常,陛下已然严令微臣速速赶回复命,实在不敢有丝毫耽搁呀!”他额头上渗出一层细汗,焦急之情溢于言表。毕竟这可是皇命在身,若不能及时完成任务,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只见李世民剑眉微蹙,脸色一沉,缓缓开口道:“即便如此,亦不过是区区一两日之差罢了,况且当下我等正忙于商议重要事务,岂能因你一人而中断?”他的声音低沉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就在此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房玄龄忽然挺身而出,拱手抱拳说道:“启禀殿下,河东方面传来军报,情况危急万分,微臣以为此乃关乎大局之大事,应当让您知晓详情。”说罢,他抬头直视李世民,眼神坚定而急切。

李世民略作思索,轻点下头,表示已经明了此事,然后安抚众人道:“无妨,待到诸事商议完毕之后,我们再来共同商讨应对之策。”闻听此言,唐俭那颗悬着的心总算稍稍落定一些,这才转身朝着偏厅走去。

待唐俭离开后,李世民小心翼翼地将那道手敕收入怀中贴身衣物之内,随后重新坐回椅上,与在座诸人继续展开深入讨论。

尽管足足晚了两日之久,李渊才终于盼来了李世民的回应,然而此时此刻的他,已然被如山般沉重的压力折磨得几近疯狂。当唐俭恭敬地将那封来自李世民的上表书呈递到他面前时,李渊迫不及待地伸出双手,以近乎抢夺的姿态迅速接了过来。

他心急如焚地撕开信封,展开信纸,目光飞速扫过上面的每一个字。只见信中写道:“太原是王业的基础,国家的根本;河东地区富饶,京城靠它供给,如果全部放弃,臣深感愤恨。希望给臣三万精兵,必定可望消灭刘武周,收复汾、晋!”

读完此信,李渊只觉心头一阵激荡,连日来笼罩在心头的阴霾瞬间消散无踪。他不禁拍案而起,大声赞道:“果真是朕的好儿子啊!如此胆识和气魄,着实令人钦佩!”

然而,兴奋之余,李渊又稍稍冷静下来,开始重新审视起这份请战书。他暗自思忖道:“三万精兵……是不是有些过于轻敌了呢?”毕竟敌军势大,这场战争的胜负关系重大,容不得半点疏忽。

就在这时,一旁的唐俭赶忙上前一步,躬身施礼后说道:“启禀陛下,这三万精兵之数,乃是秦王与诸位文臣武将共同商议之后认为可行之举。他们对此已有周密部署和详尽计划,请陛下放心。”

听了唐俭这番话,李渊微微颔首,脸上再次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轻抚着自己花白的胡须,感慨万分地说:“二郎不愧是继承了朕的风范啊!”想到此处,李渊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李渊当机立断,决定征调关中地区所能集结到的全部兵力来充实李世民所率领的军队。一时间,无数英勇之士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怀揣着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加入到这支即将出征的队伍之中。

与此同时,为了表达自己对于李世民此次出征的全力支持和殷切期望,李渊更是不辞辛劳地亲自驾临华阴,并专程前往长春宫,为即将踏上征程的李世民送行。

李世民远远地瞧见李渊的马车缓缓驶来,心中不禁涌起一丝讶异。毕竟,此次征战之事虽至关重要,但他着实未曾料到李渊竟会亲自前来。然而转念一想,这倒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这场战争对于大唐以及李渊本人而言意义非凡、举足轻重。

伴随着一阵轻微的颠簸,李渊稳稳地下了马车。他那锐利的目光瞬间便捕捉到了正出城相迎的李世民,脸上随即绽放出欣喜的笑容,大踏步地朝着李世民走去,口中还高声笑道:“哈哈,二郎啊!我大唐能拥有像你这般勇猛善战之将才,实乃国之大幸呐!”

李世民见状,赶忙快步迎上前去,向着李渊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朗声道:“儿臣参见父王!”

李渊连忙伸手向前,一把扶住李世民,亲切地说道:“快快起身!咱们父子之间无需如此多礼!”说罢,李渊紧紧握住李世民的手臂,眼中满是慈爱与欣慰之色。

“长安城至长春宫路途迢迢,父王不顾辛劳亲赴此地为儿臣送行,此恩此情儿臣铭记于心。请父王放心,儿臣定当率领众将士奋勇杀敌,不辱使命,早日凯旋归来!”李世民边说着,边小心翼翼地搀扶着李渊一同朝城中走去。此时微风轻拂,阳光洒落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一幅父慈子孝的温馨画面。

然而,尽管眼前的景象如此温馨美好,但李世民的内心深处却清楚地知道,经过刘文静被冤杀之后,他们之间那份曾经亲密无间的父子情已经难以再回到往昔的模样了。那些过往的矛盾与纠葛就像一道道深深的裂痕,虽然表面上可以被暂时掩盖,但终究无法完全抹去痕迹。

喜欢威凤赋之李世民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威凤赋之李世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