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在上面发表文章的人,都可以获得相应的稿费。”
“这个稿费可以有一部分是固定的,另外一部分是跟杂志的发行量相互关联。”
“这么一来,许多人单纯的依靠做科学研究,也能养活自己,甚至发家致富。”
“当然了,最关键的是有了这么一个平台之后,可以更好的宣传一些科学知识。”
“也能让更多的人利用这些科学知识去设立作坊,发明更多的新产品。”
一本专业的学术期刊,对于发展大明的科学技术,显然是非常必要的。
到现在为止,大明还没有任何一本这样子的杂志。
朱瞻墉在这个时候提出来,也算正是时候。
“王爷,这个《自然与科学》杂志要设立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但是要搞好,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那上面刊登的东西,肯定是比较枯燥的。”
“一般的人,哪怕是识文断字,也看不懂上面的东西,也没有兴趣去了解上面的东西。”
“这么一来,这个杂志的销量就不可能很好,投稿应该挣不了太多的钱。”
于谦说出来了自己的担心。
既然朱瞻墉要搞,他肯定是希望搞好的。
但是他没有什么信心。
这个杂志,到时候连《大明日报》一成的销量,肯定都是达不到的。
甚至连百分之一的销量都达不到。
到时候成绩很难看,他面子上也过不去啊。
“这个杂志的销量肯定是不能跟一般的报纸比较,不过销量比较差,我们也不是没有办法去提高。”
“只要让大家充分的意识到了学习杂志上的东西,对自己有好处,自然就会有更多的人主动的去学习。”
朱瞻墉脑中快速的思考,看看怎么样才能最方便的把杂志的销量提上去。
“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更多的人主动购买学习《自然与科学》杂志?”
朱瞻墉在思考的过程当中,也问了问杨士奇和于谦。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嘛。
“王爷,除非这本杂志的价格很低,那么有些人可能会把它当成是识文断字的书籍买回来学习。”
“这种情况下应该会有不错的销量。但是售价太低的话,肯定会亏本。”
“卖的越多,亏得越多,也是挺尴尬的。”
于谦这么一说,旁边的杨士奇也忍不住点头道:“百姓都是非常现实的,对他们有眼睛立马可以看到好处的事情,他们才会积极的去跟进。如果只是单纯的在画大饼的话,那么百姓们估计没有多少会心动的。”
“当然了,我们面向的读者主要应该是读书人和匠人,对于他们来说,看这些杂志是否会浪费时间,其实也是一个问题。”
很显然,杨士奇不是特别的看好杂志的发行。
这种纯粹的学术性质杂志,不像是《大明日报》那样子可以大量的打广告,最终实现盈利。
朱瞻墉想要达到的目的,实在是太难达成了。
“主观上他们没有学习的动力,那么我们就让他们被动的有这方面的动力嘛。”
朱瞻墉脑中,慢慢的有了一个主意。
“王爷,学习这种事情,靠逼是没有太多效果的。到时候很可能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