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委杨毅更是脱口而出:“老高,你想到什么好法子了?”
高兵说道:“老杨,你说的不错,这制衡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个是交通上的不便利,阻隔了咱们村庄与村庄之间的交流。
一旦少了这样的交流,农民与农民之间就无法方便地进行生产资料的交换。
你总不能种地的还得去染布吧?
你总不能染布的,还得去做衣服吧?
这各行各业都是有了交流,各司其职,各有分工,才能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蓬勃兴起。
对于交通的不便利,咱们也要加大努力,多修建一些马路,哪怕是一些小山路也行。
只要能够打通村庄与村庄之间的联系。
另外,老杨,我上次也和你说过,我准备打造属于咱们第一穿插砖的民工团部队。
招收大量的民工,由地方政府,包括咱们部队统一指挥协调,将劳动力集中起来使用。
比如进行一些集体化的劳作,修路,建设之类。”
“另外,咱们的农民同胞们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一个手头有用的信息不足,进货的渠道不多,卖粮的渠道也很少。
运输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一些偏远的村庄,离了县城甚至足有几十公里的路程,乡亲们没有马匹,也坐不上车辆。
这粮食又是笨重的东西,总不能背着粮食,一口气跑上几十里的路程去售卖吧?”
“所以我一直在想,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建立一个集中化的市场,统一的将各个村庄里老百姓需要售卖的粮食,全部的集中收集起来。
以合理的价格从咱们农民同胞们手中把这些粮食等农产品全部收购,然后再以这个集中化的市场,更加丰富的信息、便利的渠道和便利的交通,将这些农副产品集中到一些集市、县城进行售卖呢?
另外,这个集中化的组织除了起到收购老百姓手中农产品的作用,还应该为咱们农民们提供生产资料,和一系列相应的作物种子,甚至是农具,耕牛等等。
这就相当于什么呢?
相当于给了老百姓们打造了一个最便利的服务中心。
可以把每年收获的粮食卖出去,还可以从通过这个组织便利的购买到对应的生活产品。
如此一来,良性循环之下,既可以刺激老百姓们农耕的积极性,还可以刺激各个农村的发展。
甚至可以将一些分散的农村的资源集中在一起。
原本一个村庄里的粮食,此时可以十个甚至上百个村庄的粮食全部集中在一起,进行售卖管理等等。
这岂不是会方便的多?”
高兵的这番话说的一众干部们陷入了思索。
半晌之后,政委杨毅率先问道:“老高,真有你说的这样一个组织吗?”
高兵笑着说道:“咱们既然已经确定了这个组织的作用,就算没有,咱们还不能自己组建一个吗?”
“那这个组织应该叫什么名字呢?”
高兵道:“按照他的功用来起名吧,不如就叫集中大市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