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在中日双方的对决之中,八路军包括晋绥军和国军,常常能够占据的优势也只有一点,那就是兵力优势。
但在战斗结束之后,你就可以看出来这些所谓的兵力优势,不过是增添伤亡罢了。
日军常常以少打多。
每一场战斗打下来,日军的伤亡人数,往往会比中国军队少很多。
甚至有这样的说法,在中央军和日军作战中,往往日军和中央军的伤亡比能够达到1比2,已经是相当惊人的数据了。
这意味着,在国军中央军,两名士兵就可以换掉一名鬼子精锐。
可你不妨再往大了想。
这就意味着要拼掉100名小鬼子,就需要牺牲200名中央军士兵。
如果想干掉一万名小鬼子,就需要两万名中央军士兵。
如果是十万名小鬼子,二十万名小鬼子呢?
那多出一倍的伤亡代价,可就显得太夸张了。
而更多的时候,中日双方的伤亡比连2比1都未必打得到
更多的是3:1,4:1,5:1,甚至更夸张。
再比如,不久之前,在中条山战役,中国军队与日军最终伤亡比竟是高达21比1。
这意味着,国军要牺牲21名士兵才,可以换掉一名鬼子士兵。
整个中条山战役打下来,国军一方伤亡数万人,而日军,据说才伤亡不到两千人,连蒋委员长都在痛惜之中称此战为抗日战争爆发以来,国军最大的耻辱。
在中日双方的对战中,不管是八路军,晋绥军还是国军,中国武装会比日军的伤亡大得多,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中日战场上的常规现象。
而眼下,第十作战连却彻底打破了这个所谓的常见现象。
甚至是破天荒的打出了将近1比20的战损。
以一名战士换掉的是二十名鬼子精锐的性命。
这件事情咋一看貌似也没什么。
只是消灭了一个中队的小鬼子而已。
但是仔细深究的话就知道这样的战损比有多么的惊人。
面对这样一份惊人的数据,干部们无不在沉默之中消化着这则消息。
政委赵刚则是在想着如何对此事加以宣传。
毕竟打了这么大的胜仗,同编制的情况下,第十连直接全歼了鬼子中队,消灭了将近200号小鬼子,打出将近20比1的战损比。
这样的消息一旦扩散出去,对于中国武装抗日的情绪必定会有极大的鼓舞作用,甚至是振奋三军。
同时还可以打击日军的士气,此消彼长之下,对于抗日战争大有好处。
而作为当事人的许武,原本脸上洋溢着的也满是得意,毕竟第十连此次的战斗打的那是相当不错。
然而,在四营长高兵的脸上,许武却没有看到任何的喜色,这不仅让许武满脸的笑容凝固在脸上。
他有些不解地望着高兵。
高兵缓缓开口,只说了一句话,便直接打消了所有干部们在心底刚刚升起的那一抹骄傲:
“大家都还记得在杨村夜晚的那场伏击战吧?
咱们一营伤亡将近200人,而小鬼子呢,仅仅是留给了咱们一个头盔。
那场战斗的伤亡比又如何呢?0比200的伤亡比!
如此想起来,大家还觉得眼下第十连全歼鬼子中队,打出20比1的伤亡,比有什么特别值得夸耀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