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大字不识一个。
这样的新兵战士们投入部队之后,再加上部队的资源短缺,根本就不可能配发相对应的枪支和弹药,特别是供应战士们进行训练。
再加上处在敌后,四面都是敌人的危险的环境下,没有足够的时间给新兵战士们进行训练,哪怕是摸摸抢也好。
所以在八路军这边,许多战士刚上战场的第一次,甚至连枪还不知道怎么开呢!
所以说,在抗战初期的时候,相对于日军的精锐来说,八路军的作战部队的军事素养其实实在是差的太多了。
直到随着双方战争的延续,老话说得好,最大的敌人也就是最好的老师,八路军战士们与日军不断地交战之中,部队也是慢慢的从小鬼子的身上吸取作战的经验,不断的学习进步。
然后整体的战斗力也是逐渐形成,并迅速的上升。
另外,从较为残忍的角度分析,八路军部队一直打到现在,接近抗战后期,为什么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呢?
一方面是因为装备得到了提升,弹药也变得越发充分。
另一方面则是非常的真实,那就是在无数无数次的战场磨砺中,这些能够活下来的战士们个个都是战场经验相当丰富的百战老兵。
至于那些战场上经验不够丰富的战士,基本上都已经壮烈的牺牲。
所以说能够活下来的都是精锐,能够活下来的都是百战老兵,再加上抗战后期小鬼子需要两线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的主战场基本上已经转向了太平洋战区。
就连原本在中国境内的大量的日军精锐也向太平洋战争抽掉,如此情况下此消彼长,小鬼子自然在战斗力上出现了极大的下滑。
也就不能像抗战初期一样所向披靡,摧枯拉朽了。
但说到底,眼前的情况并不一样,眼前伤亡的将近三成的日军,超过两个大队的兵力,这可是日军的野战精锐,甚至可以说是第一军眼下已经为数不多的野战精锐。
随着战争的延续,驻山西第一军也就是鬼子司令官筱冢义男麾下的作战部队,其实实力也在不断的衰弱。
从最开始的时候,整个第一军下辖三个师团,外加上五六支精锐的野战混成旅,再加上一些直属的作战部队,直属的炮兵部队,整个第一军可以说是兵强马壮。
但是随着这些年日军的实力不断的衰弱,后勤供应越发的短缺,再加上第一军在正面战场上不断消耗的兵力,在敌后战场上被八路军部队不断消耗的兵力。
整个第一军本身编制的调动到目前为止,鬼子第一军的实力已经大幅度的缩水。
可能整体的实力和战斗力已经不足,抗战初期的一半。
但你依旧不能小瞧了这鬼子第一军的战斗力,就拿最实际的例子来说,在一两年前的中条山战役上,同样是眼前的第一军的作战精锐,包括眼下处在第一穿插团和晋西北铁三角三个团的包围圈内,正在苦苦挣扎的所鬼的精锐,就是当时参与中条山战役的部分的日军部队。
当时的中条山战役国军败的那叫一个耻辱,那叫一个凄惨。
战斗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十数万的大军便彻底败退,慌忙之间,南渡黄河逃窜,甚至还被迫来不及撤隔离了,大量的作战部队都留在中条山一带进行游击作战。
结果还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大量残余的所谓的国军的游击部队就被小鬼子一次又一次拉起的扫荡大网,基本上给消灭干净了。
当然,大部分的国军直接选择投降了小鬼子,成为了皇协军的一员,反倒是反过来增强了日军的作战力量。
人家说的很好啊,曲线救国。
是吗?
宁可投降鬼子也绝不投降八路,听听,多么豪言壮志呀!
“该死的!伤亡怎么会这么大?”
鬼子旅团长愤怒的咆哮着,没有人能够回答他。
那汇报具体数据的通讯兵更是低着脑袋一言不敢发。
仔细算起来,鬼子的伤亡的确夸张,前后交战可能不到两个小时。
当然,之前的战斗不算其中,当时鬼子以铁拳战术集中兵力向前推进的时候,八路军沿途的小股作战部队根本不能拿小鬼子怎么样。
但之后在八路军迫使日军拉开散兵线,甚至将整支撤离的部队拉出将近五六公里的战线之后,八路趁机进行了穿插,迂回,分割,包抄的战术。
局部的战斗瞬间爆发之后,在黑夜里迅速进入白热化的交锋,这才导致了日军的伤亡迅速的蔓延。
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打掉2000多号小鬼子,这样的杀敌效率其实已经非常恐怖了。
有些东西你未免把他想的太过容易。
即便是现代化热武器的战争往往人命的收割,也绝对没有那么的夸张,比如曾经在苍云岭战役上不可一世的日军精锐皇军之花坂田联队。
当初坂田联队和楚云飞的358团曾经爆发过遭遇战,结果双方交锋不过一个多小时。
楚云飞的358团也只是伤亡了几百人,那也没说是直接动辄伤亡几千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