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日军在后方架起了大量的轻重机枪。
还有一字排开的掷弹筒阵地,随时准备以火力打击敌方防御工事,掩护己方的步兵冲锋。
不得不说,在小鬼子精良的装备和异常猛烈的火力之下。
今日如果不是第五连的战士们早有准备的话,只是一个照面的交锋,南向的防御工事只怕就要被攻破了!
此时,整个南向防御工事的后方,依旧是一片静悄悄的。
老鬼子小古正一和长治一郎,虽然料定八路军的伤亡肯定不小,但是借助逐渐消散的硝烟,朝着那防御工事望去,依旧没有看到半个八路露出脑袋。
这样两个老鬼子在狐疑的同时不免在心里多了些不解。
难不成所有的土八路都被炸死了?
似乎不太可能啊!
却说,此时在环形工事的后方,鬼子的炮火逐渐停歇,又过了十几秒之后,带队的五连长这才吹响了嘴巴里的哨子。
以这种最为迅捷和响亮的方式,向战士们下达了重新驻守防御工事的命令。
战士们一个个打开猫耳洞防御工事两侧的木门,接着一个个鱼贯而出,从猫耳洞防御工事里爬出来,紧接着又跳出战壕,爬到沙袋防御工事后方准备迎战。
命令紧接着传达:
“各排都有,连长的命令,大家谁也不要露头,把小鬼子放进到三十米之内再打。”
把鬼子放近了打,这是八路军最长用来对付小鬼子的战术。
大概是源于物资短缺的习惯,战士们可不想浪费弹药。
本着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原则,自然是把鬼子放的越近越好。
至于把鬼子放的太近,会不会致使小鬼子在猛烈的进攻之下一举突破防御工事?
那是战士们压根就不会考虑的问题。
因为在所有战士的心底,都有八路军的那股傲气,只要阵地上还有一个战士,就决不会让小鬼子突破防御工事。
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
300多米外的小鬼子迅速向工事的外线推进的这段时间,就是五连长趁机在防御工事的后方部署作战的时间。
前沿观察哨透过提前预留的一些沙袋的缝隙,看清楚了远方地势较低的日均的情况。
“连长,鬼子的后方有掩护火力的轻重机枪,轻机枪一共看到了二三十挺,重机枪足有六挺。
在后方是小鬼子的掷弹筒阵地,足有二三十门制弹筒!”
“坐标位置可以确定吗?”
“没问题!”
“好,让咱们的特等射手全部准备到位,战斗爆发之后,先把小鬼子的机枪手给我全部敲掉。
炮排提前构筑火炮工事,锁定鬼子掷弹筒阵地所在的方位,战斗打响之后,第一时间给我敲掉鬼子的掷弹筒兵。”
“是!”
除此之外,五连长还特别安排了躲在工事前方的战士,每人暗中配发五颗手榴弹。
等到小鬼子接近到30米的距离以内,在20秒的时间里,将五颗手榴弹全部投掷出去。
阻拦住小鬼子的第一波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