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猴戏演员不再像正午时分那般充满活力,动作幅度越来越小。他们逐渐靠近合唱团的队伍,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重新归队。
直至他们的的身影完全隐匿在猴群之中。
两遍歌词唱完,合唱团再一次恢复了和声吟唱。这一次的吟唱宁静祥和,在一天的喧闹和不安之后,猴群再次归于平静,享受夜晚带来的安详。
王笛放下鼓槌,只有一只脚还在轻轻的敲打着底鼓。
“咚咚”,低沉而缓慢,就像一个人——或者说一只猴子——即将休息时逐渐放慢的心跳。
葛希瑶的小提琴声也停止了。王笛拿起竹笛,又轻轻吹奏了两声,好像一只疲倦的鸟儿,向黑夜再次昭示了自己的存在后,也要进入梦乡了。
灯光彻底熄灭,舞台陷入了彻底的宁静。
这与几分钟前舞台忽然安静时不同,此时连场下的观众席都是一片沉寂,连鼓掌声都没有。
当然不是因为观众对这场表演不感兴趣,相反,他们好像也都融入了猴山的氛围,觉得自己只要敢发出一丁点动静,就会惊扰猴儿们的清梦。
而且,观众们还产生了一种不知是错觉还是真实的感受:伴随着逐渐轻微的背景音乐,猴子睡着了,他们自己好像也有点困……
这阵诡异的沉默持续了一分钟之久。
终于,安静的礼堂里,多个角落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受到这几位鼓掌先行者的影响。又或者情绪终于从猴山的震撼中恢复过来,接踵而来的,是长达一分钟雷鸣般的掌声,间或夹杂着叫好声。
台上依旧一片黑暗,观众只能从极其微弱的光线里,看到10班同学们的剪影。左右两边的合唱队伍几乎全部隐匿在黑暗中,只有王笛、葛希瑶两位站在前排负责伴奏的女生,似乎双双站了起来。
掌声依依不舍地开始消退。就在这时,台下不知是谁忽然喊了一声:“还没结束,还没结束!”
果然,台上的灯光再次亮起,这一次是温柔的浅绿色。这是最容易唤起人们内心对于自然的渴望的颜色。
王笛站了起来,手中拿着竹笛,葛希瑶小提琴依然架在肩膀。此前,要么两人都用乐器模拟音效,要么只有一个人演奏背景音乐,此时的两人,在这场表演中第一次合奏出了一首可以称作乐曲的旋律。
合唱团的声音变得庄严而有力。歌词中唱道:
“黑夜降临星光灿烂,猴群入眠美梦安然。但愿明日猴山再见,盎然绿意永续连绵。”
10班全体鞠躬,这场动人的表演正式结束。观众们掌声再次响起,这一次更加热烈,更加持久。
郭凌茜心潮澎湃,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刚刚展现在她面前的这场表演是如此令人震撼,以至于她在震撼之余竟一时语塞。
身为艺术特长生,她见过不少有音乐天分的同学。平心而论,10班的合唱技巧乏善可陈,基本属于一群大白嗓在唱歌。甚至因为这是一首原创曲目,不是大家熟知的曲子,郭凌茜一时间也无法判断,10班的合唱有没有跑调。
当然,通过乐理常识,郭凌茜大概能听出作曲时常用的和弦,应该是没太怎么跑调的。至于节奏嘛,因为这是一首圆舞曲,有歌词的唱段也基本符合圆舞曲的34拍节奏。
至于吟唱和声部分,节奏并不明显,她就判断不出了。
拉小提琴的女生,以及同时担任吹笛手、架子鼓手的女生,郭凌茜觉得,她们的技巧还不错,却也不足以让她感到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