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小年纪的志军来说,爸爸要离婚就表示他不要这个家了,不要妈妈弟弟和月季也不要自己了。不要就不要吧,反正他也很少回来。
多年后志军回忆往事的时候想妈妈在离婚的时候没有发病的原因,应该是为了妹妹而极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不悲不喜,平平淡淡。又或者她对父亲已经不抱奢望了,明白父亲嫌弃她是因为生了小月季,如果她又疯了,月季没准会被父亲送人。因为奶奶又要干活又要照顾弟弟和月季根本不可能。
家似乎还是没有变,依然是奶奶,妈妈,志军,弟弟和小月季。可是,志军发现晚上做饭的时候妈妈非常殷勤的忙前忙后,什么都抢着做不让奶奶做,志军觉得妈妈明显是讨好奶奶的样子。
吃饭的时候,刘芳先给婆婆盛饭,边喂志刚吃饭边对婆婆说:
“妈,以后我好的时候我干重活,疯了您就把我拴起来。不然乱跑还得给您添麻烦。”
“别乱说,要一直好好的,三个娃娃哪个都离不了你。”奶奶敲了一下碗嗔怪道。
那一年土地下放包产到户,不再集体劳动了。每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干活种地都是实打实的为自家的收成,每家都在分给自己的土地上精耕细作,所以那一年家家户户都丰收。从那一年起,粮食够吃了,不再喝苞谷糊糊了,有白面馒头也可以擀面条吃了。
日子好过了,可是这个家已经不完整了。
志军知道种地需要劳力。而妈妈和奶奶一个年纪大了,一个有精神病史带着俩娃,弟弟三岁妹妹不到一岁。而精神疾病就像个不定时的炸弹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突然发作。以前妈妈经常发病,奶奶承担了大部分生产队的集体工,这个家多年来几乎都是靠奶奶撑着。现在,既然分家了,他和妈妈月季是一家,道理上不能再靠奶奶了,而且她也年纪大了。懂事的志军每天放学就往家里冲,书包一扔就往地里飞奔。地里妈妈背着弟弟奶奶背着月季在寒风中播种冬油菜。冬小麦已经种下了,刚刚那场大雪滋润了干渴的土壤,土地里蕴藏着希望,志军似乎看到来年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麦苗。他满怀希望,没有父亲后的日子在妈妈奶奶的操持下也能越过越好。弟弟妹妹在一天天长大,自己在一天天长高,有什么可怕的呢?
可能月季在地里吹了风受了风寒,晚上开始发烧。在那时候缺医少药贫穷落后的农村最怕娃娃发烧,大人还能扛一扛,小孩子一不注意就烧成“脑膜炎”,那个病可太可怕了。轻则影响智力,重则烧成傻子。奶奶赶快跑去邻居家借来瓶白酒,解开月季的棉袄,倒酒在手心上给她心口抹又飞快地给额头、太阳穴、手心脚心抹白酒,飞快地反复抹,借白酒的挥发带走温度。刘芳紧张得不停打湿毛巾贴在月季额头。
忙活了半宿,月季的烧终于是退了,安安然然的睡得酣酣的,刘芳和婆婆也疲惫的睡了。以前的农村人生病了,都是用土办法老单方熬过了一代又一代。最常见的是发烧额头贴块湿毛巾。其实这些都是现在说的物理降温。而对于那时候没文化的农村人来说,竟然懂得抹白酒在穴位挥发带走热量,这应该是勤劳的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思索、实践而总结的经验呐。
奶奶懂的真多!志军因奶奶而骄傲。也因为有奶奶支撑着这个老幼病弱的风雨飘摇的家而心生安宁。奶奶就是那“定海神针”,有奶奶在,什么都不怕。
弟弟流鼻血了,仰着头都不行。奶奶手蘸点水拍拍他后脑,又去屋外捋一把青绿的苦蒿揉成团塞进弟弟鼻子里,一会就止住了。志军试过,苦蒿有股苦苦的中药的清香味,还蛮好闻。他有一年经常流鼻血,苦蒿只管一会儿,轻轻吸一吸鼻子又流,奶奶剪了他的一撮头发放在碗里倒上白酒点燃,待头发烧成灰白酒燃烬熄灭后,奶奶吹吹就要志军一口喝下去。志军闭着眼睛喝了后,竟然鼻子再也不敏感的一碰就流鼻血。太神奇了。
他削铅笔经常划破手指,奶奶就在门背后墙角找那种铜钱大小的密实的笆褶蛛网,小心揭下来往流血的伤口一贴,立刻止血,半天就干巴结痂了。就像现在的“创可贴”。如果在野外没有那种蛛网,把表面的泥巴刨开,抓一把干净泥巴糊在伤口上捏一会也能止血。至于拉肚子用马齿苋熬水喝,夏天受热了小便不舒服煮车前草喝,更是经常用晒干的夏枯草泡毛米汤全家当茶饮。家里的房前屋后都种有高大的芭蕉,奶奶把竹筒一头削尖插在芭蕉杆子上,接芭蕉杆淌出的汁液,说喝了治头晕头痛高血压。晚上插上早上就能接小半筒。那时候的人不重视高血压,很多人都是蹲着洗衣服一站起来人就不行了。其实就是高血压脑出血。奶奶一辈子没啥大毛病,志军觉得和奶奶懂那些土丹方有关。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全家吃蘑菇中毒了,奶奶妈妈志军弟弟都意识模糊的东倒西歪在地上,最后还是稍稍清醒些的奶奶强撑着起来出去捋了梨树叶子和刮梨树皮回来,叶子捣烂过滤汁液,树皮熬水,一起都给每个人灌下才解了毒。后怕不已,从那以后奶奶只捡松蘑回来吃,而且放多点大蒜。
月季两三个月的时候可能肠胃不好,便便不正常,奶奶说是有“小儿风”,用那种厚的黄表纸涂上黄蜡卷成筒,一端贴住月季的肚脐,再把另一端点燃,黄表纸慢慢的燃烧,一半的时候防烫着肚皮就迅速拿开了。打开看黄表纸贴着肚脐的一端密密麻麻的全是黄色的一层东西,奶奶说是“提风”,父亲姑姑志军和弟弟小时候都提过。
喜欢棹渡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棹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