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是饿极了,用手抓着胡乱往嘴里塞了几个。
韭菜肉的饺子,还放了一点虾皮,果然是这两年家里生活好了。要是搁着头两年,饺子里都见不着啥肉,放点白菜帮子,搁点油都觉得香的不行。
灶台上还有一个盖碗,她掀起来一看,顿时兴奋起来,碗里居然还有半碗的红烧肉呢。
看来今年过年,家里没少弄好吃的。
她搬了个马扎,坐在灶台边上吃饭,正吃着呢,外面突然传来杜大娘的声音,“是晓英吗?晓英回来了吗?”
张晓英应了一声,看来娘还没睡呢。
杜大娘的又道:“锅里有饭你吃了吗?要不你上我屋里来吧。”
张晓英“唉”了一声,端着碗,进了西屋。
杜大娘屋里还亮着灯,她披着衣服坐起来,一看见张晓英,免不了埋怨道:“你也是的,这么晚才回来,今天年三十,你不知道吗?”
张晓英吐吐舌,“您怎么还没睡呢?”
杜大娘气得直哼哼,“我睡,我能睡得着吗?你也不说上哪儿去了,跟谁出去了也不知道,我一个人在家能放心得了吗?”
她越说越气,忍不住叹息道:“你跟你哥一样,一个个都不省心,原本还指望把你们俩养大了,我好享几天清福呢。现在一天到晚的给人家当老妈子,伺候你们,还得伺候孩子,每一天消停的时候。”
张晓英也自觉自己做得不对,任凭她骂着也不敢回嘴。
杜大娘絮絮叨叨说了一阵,也不再说了,一个人拢着被子坐着,看着眼前的蜡烛发呆。
张晓英低声问道:“娘,你这是怎么了?”
杜大娘叹了一口气,“也没什么,就是觉得日子越过越没劲了。”
张晓英道:“咱的日子不是越过越好了吗?现在家里生活也好了,我哥也有两个孩子了,你要的传宗接代,他也完成了。我这不过两年就大学毕业了,等毕业之后就能赚很多钱,到时候给你盖高楼,让你住暖气房,这好日子都在后头呢。”
杜大娘默了一下,低声道:“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觉得日子越过越没劲了,还不如穷的时候好呢。”
从前家里穷的吃不上饭,可她心里是充实的,有儿子,也有盼头,一天到晚的就想着给儿子娶媳妇,不让老张家绝后。
可现在一天天的孙子也大了,她却找不到存在感了。就是觉得这个家里,有她没她都一个样。
张晓英看她这神情,心里多少也明白一点了。
她问道:“你这又跟嫂子吵架了?她是不是又说难听的了?”
杜大娘闷声不语,好一会儿才道:“其实也没说啥,可能是我多想了。”
这两年王翠兰脾气见长,已经完全不是刚嫁过来的时候。刚嫁过来时,她感念婆婆和丈夫对她好,在家里什么活都抢着干,也肯听话,对张晓英态度也算好的。
可是后来这一两年,先后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她就感觉有点飘了。
经常在家里挑刺,对着杜大娘也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张晓清在家的时候,她不敢说难听的,等张晓清一走,就堵着门口的骂,有时候还骂出“老不死的”,让人听着真觉得寒心。
杜大娘这会儿身体还可以,平时帮她带着两个孩子,还操持着一家大小的饭,喂猪、喂鸡,给孩子做衣服,家里什么活都干着。
王翠兰从地里回来,一进门就吃饭,平时锅碗都懒得刷,都是杜大娘一个人的事。
就这样小心的伺候着,都没换来儿媳妇的小模样,就像今天,她晚上切了韭菜,调好了馅准备包饺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