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正可能是学会计出身的,他在安排好防守兵力后,居然还能剩下两千人(怎么挤出的),用来随时支援各门。
万事俱备,只等陈友谅了。
洪都之战将成为陈友谅的噩梦。
最后的动员
陈友谅率领大军向洪都前进。关于他军队的实际人数,历来有争论,我根据其战船的规模估计出了一个大概数字,他的战船最大的可以装两三千人,小的也能装一千余人,而他此次出征的战船有两百多艘,那么人数大约在四十万到六十万之间,是名副其实的大军团。所谓“投鞭断流”并不夸张。
至正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陈友谅的大军到达了洪都。朱文正和他的将领们看到了最恐怖的景象,几十万人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江面上停满了巨大的战船,士兵的铠甲和兵器闪耀出的光芒比阳光更刺眼,飘扬的旌旗几十里连成一片,如同一件大大的斗篷笼罩着洪都。
黑云压城城欲摧。
朱文正在都督府召开了最后一次全体军事会议,他一反以往那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庄严肃穆地站立着,这让以往背后议论他无武将之容的将领们非常吃惊,他那肃杀的表情和严厉的语气令人喘不过气,他们都低着头听他训话。
“我知道你们不喜欢我,在背后议论我,没有关系,我也并不喜欢你们,但此时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已在城下,诸位如要投降,可即出行,我并不阻拦,但若不走,唯有同我一途,战至城破人亡,一死方休!”
他看着眼前的这些将领们,心中突然涌起了一股巨大的悲凉感:在这场战争中,有多少人可以活下来呢?还能看见他们吗?自己呢?
他用可能是一生中最温和的口吻结束了这次训话:
“诸位珍重,望来日以富贵相见。”
将领们听到了这句话,都抬起头来,他们惊奇地发现,朱文正的眼中竟似含着泪水。
什么都不用说了,对于这些在刀口上度日的人来说,他们很明白目前的形势,他们不喜欢朱文正,不喜欢他的放荡不羁,但他们明白,现在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战友。
他们分别向自己驻守的城门走去,对于他们中间的很多人来说,那里就是生命的终点。
所谓战友,就是同生共死的伙伴。
四月二十四日,陈友谅发动了进攻。洪都战役开始。
意志的较量
陈友谅的军队首先选择的进攻目标正是邓愈守护的抚州门,此门四面开阔,十分适合进攻,陈友谅决定,就从这里进城!
拂晓时分,汉军向抚州门进攻。战况十分激烈,城内的士兵不断把准备好的大石头、大木头向城楼下的士兵砸去,陈友谅的士兵使用的是竹盾,对于从天而降的大家伙显然没有什么抵抗力,死伤惨重。
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天,汉军的尸体在抚州门前堆成了山,却没有能够前进一步。
陈友谅这才感觉到,问题不像他想的那么简单。
他严令士兵,如果不能拿下抚州门,军法从事!
二十七日,对抚州门最猛烈的进攻开始了。
陈友谅的士兵们在后退必斩的威逼下,向抚州门发动了冲击。由于城楼上的箭弩和木石太猛,攻城木无法使用,士兵像发疯一样,用手中兵器猛砍城墙,居然把城墙冲出一个十余丈的大口子(豆腐渣工程)。大凡到了这个时候,城门的指挥官会下令后撤,进行巷战,但名将邓愈用他自己的方法告诉了我们城墙是怎样筑成的。
邓愈得知城墙被突破后,并未惊慌,他早有预料,准备了后着。
当陈友谅的士兵们越过城墙破口准备进入城中时,发现城里的士兵用一种奇怪的东西对准了他们。
然后,他们所见了枪声。
邓愈的后着就是火铳。元末的火枪经过宋代和元代的改造,已经非常先进,可以大规模投入使用,但由于这种东西操作麻烦,很多人(如陈友谅)不愿意装备,虽然他们也偶尔使用,但真正将火枪作为一个单独兵种使用的只有朱元璋,后来的明军三大营中的神机营就是火枪营。
这种火枪给陈友谅的士兵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震慑,一时不敢进攻。邓愈不愧为名将,他知道汉军很快就会卷土重来,没有呆板地去修理城墙,而是迅速地用树木修建了临时城墙——木栏。
这种随机应变的细节最能反映将领的水平。
果然,不久后,汉军重来,与邓愈军争夺木栏,守军用弓箭和火枪还击,但由于敌军太多,渐渐不支。此时,闲着没事干的琉璃、澹台两门守卫牛海龙、赵国旺带领士兵前来助战,朱文正正确分析了战场形势,带领主力亲自赶来增援,守军士气大振,与汉军死战。朱文正考虑到城墙如果不修好,迟早抵挡不住对方的进攻,便命令一边作战,一边修城墙。
洪都之战
说实话,我现在还无法想象那是个什么景象,前面的士兵在拿刀拼杀,他们后边的人用水泥刀砌墙。
陈友谅也认识到抚州门的城墙是一个绝好的突破机会,他亲自督战,务求必克。
陈友谅和朱文正就在不远的地方对望,当他看到守军的勇猛,才感觉到自己可能错误地估计了朱文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