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前一天那场激烈的战斗,上杉谦信深刻体会到了汉军那令人畏惧的强大战斗力。
这不仅让他对汉军的实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在心中对这支军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戒备。
汉军高大强壮,在单兵对抗上,倭人显着落于下风。
单兵战力强大的汉军还尤其擅长小队配合,这才打出了碾压式的战果。
意识到仅凭先前的战术布局难以与汉军抗衡,上杉谦信迅速调整策略,在倭人的作战阵容中大幅度增加强弓重弩的配置,以此来弥补近战兵力上的不足,并期望通过远程火力的压制来削弱汉军的攻势。
这一举措无疑大大增强了倭人军队的防御与反击能力。
即便是如吕布那般勇猛无双、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将领,面对铺天盖地、密如雨点的强弓重弩攒射,也不得不谨慎行事。
因为即便是吕布这样的勇将,在这样的火力覆盖之下,也极有可能受到重创,甚至丧失战斗力。
铠甲虽然坚固,但终究有缝隙存在,谁也不能保证没有一支箭矢能够恰好射到铠甲缝隙上。
经过上杉谦信的调整,汉军若再次发起类似前日的迅猛突击,凭借着经过精心调整与强化后的倭人阵容,无论是从火力密度、射程优势,还是士兵们的士气与战术执行上,都已经足以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足以抵挡汉军的攻势。
甚至有可能给予汉军重创。
但是令上衫谦信失望的是,汉军之后并没有使用这种突击战术,反而是按部就班的与倭人对峙。
第二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耀在即将展开激烈交锋的战场上时,倭人们惊讶地发现,远处正有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向他们缓缓推进。
起初,这景象令人难以置信,以至于一些倭人误以为自己的双眼因连夜的紧张与疲惫而产生了幻觉,纷纷不由自主地伸手揉搓着眼睛,试图驱散这份荒诞的错觉。
然而,随着那片“竹林”的逐渐清晰,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原来,这并非自然界的奇观,而是汉军巧妙布置的一种独特战术。
那些看似移动的竹子,实则是汉军士兵手中紧握的奇特武器——狼筅。
这些狼筅未经修剪,保留了茂密的竹叶,长度惊人,两丈有余,远远超出了常规士兵所使用长枪的尺寸。
面对这前所未见的阵势,倭人们若要实施近战攻击,就必须冒险逼近,踏入狼筅的攻击范围之内。
人类在面对未知与新奇的事物时,本能地会感到慌乱与不安,更何况这狼筅并非徒有其表,实则蕴含着不容小觑的杀伤力。
狼筅的主干顶端镶嵌着锋利的枪头,而那些密布的竹枝上,更是精心绑缚了锐利的箭头,任何一处接触都可能带来伤害,尽管这些伤害或许不足以立即致命,但在战场上,持续的伤害足以消磨人的意志,引发内心的烦躁、愤怒乃至恐惧。
更为棘手的是,一旦倭人的注意力被这些挥舞的狼筅所吸引,他们便极易成为汉军阵中隐蔽的长枪手与弩手的靶子,瞬间毙命。
而那些位于后方的倭人弓弩手,也因狼筅上摇曳不定的竹叶遮挡了视线,难以准确的锁定目标,无法进行有效的射击。
即便是尝试采用覆盖式的抛射,也因箭矢消耗巨大而难以持续,且汉军配备有充足的盾牌,能够有效抵御这类大规模箭雨的攻击,使得倭人的抛射战术效果大打折扣,难以取得预期的战果。
又经过了一整天紧张激烈的作战,倭人的兵力损失颇为惨重,然而他们的战线却仍然未能向前推进分毫,双方依旧僵持在原地。
面对汉军使他们屡屡受挫的战术,倭人们竟也企图通过模仿汉军的战术来寻找突破口。
他们不惜耗费人力物力,砍伐竹林中的枝丫,试图仿制出汉军所使用的狼筅这一利器,以此来对抗汉军威力强大的鸳鸯阵。
然而,汉军的鸳鸯阵又哪里是这些倭人能够轻易模仿得了的呢?
戚继光创立的鸳鸯阵精妙绝伦,其中蕴含着深邃的军事智慧与战术思想。
它不仅仅是一种兵器的组合使用,更是一种高度协同、精妙无比的兵种配合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