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宁夏京剧团前身 > 第四 首创京戏(第3页)

第四 首创京戏(第3页)

三、总理两见宁夏团

这次会演,同一题材的剧目除哈尔滨京剧院和中国京剧院的《革命自有后来人》《红灯记》外,就是宁夏和北京的两出《杜鹃山》。

两个剧团演同一个剧目,说是互相观摩,实际上是一场擂台赛。

北京京剧团的参演剧目《杜鹃山》,可谓名家荟萃:裘盛戎饰乌豆,赵燕侠饰贺湘,马连良饰郑老万,阵容之强大,远非其他院团可比。然而在这次全国调演中,宁夏京剧院一团的《杜鹃山》演出之后,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演的各京剧院团普遍反映,李鸣盛饰演的乌豆、李丽芳饰演的贺湘、田文玉饰演的杜妈妈等角色,人物气质好,刻画得相当成功,都纷纷评价说两个团的阵容各具特色——北京京剧团名流荟萃,宁夏京剧院一团角色齐整,甚至有人认为宁夏京剧院一团的《杜鹃山》超越了北京京剧团的《杜鹃山》,是在京剧现代戏方面进行的有益创新和突破,为京剧的改良和发展迈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

《杜鹃山》在首都剧坛引起了强烈反响,1964年第7期的《戏剧报》对宁夏京剧院一团的演出,发表专题评论文章。文章说:“宁夏京剧团的《杜鹃山》在忠实于原作基础上,根据京剧的艺术规律,对原作情节做了适当调整,创造出不同于话剧的京剧艺术形象。”“特别是由于演员在表演里充满了激情,对人物精神面貌的刻画笔酣墨饱、淋漓尽致。因此,整个的演出,给人以雄浑、豪放、粗犷和朴实壮美的艺术感受。”

这篇专题评论对李鸣盛的表演也给予充分肯定:“饰演乌豆的李鸣盛同志,向以婉约、优美的唱功见长。他在刻画这一革命农民首领的性格时,从人物出发,大胆突破行当的局限,运用了花脸、武生、红净的表演,以期创造出革命的英雄形象。”

7月9日,北京京剧团的同行观摩了宁夏京剧院一团的《杜鹃山》以后,举行座谈会,畅谈看戏的感想。马连良、张君秋、裘盛戎等艺术家都兴奋地谈到李鸣盛扮演的乌豆。大家一致认为,李鸣盛是唱老生的,能把乌豆这样一个粗犷的农民英雄演得这么好,表现得活灵活现,是难能可贵的。

裘盛戎先生谦虚地说:“鸣盛把老生和花脸的特点融合得这么好,他的乌豆演得比我好得多。”

在这次全国会演的会刊上,韩江水发表题为《光辉的英雄形象》的剧评,文中说:“李鸣盛是余派老生,以擅唱闻名。为了演好乌豆,他大胆突破了行当,在不少地方,吸取了架子花脸的身段,糅合了铜锤和红生的唱腔。

在唱、念、做、打诸方面,都能紧紧服务于刻画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性格与思想感情。如第一场,唱‘不怕高山千万丈,不怕河水万里长,只要找到共产党,赴汤蹈火又何妨’时,演员以刚劲有力的行腔,平起翻高,腔尾戛然而止,铿锵有力。配合着粗犷、开阔的手势和身段,表现了人物坚毅、顽强的意志和追求党的坚定不移的决心。”

观摩演出期间,周恩来总理和贺龙、陈毅元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两次前来观看了宁夏京剧院一团演出的《杜鹃山》,并与大家合影留念。周恩来总理也认为这是一出好戏,对宁夏京剧院一团的演出给予很高评价,既谈了精辟的见解,也提出细致、中肯的意见。

周总理说:“这出戏很好,演得也非常精彩。但我要提一点不足:按照我们党的惯例,在那样的历史年代里,不可能让一个女同志单独去往一个农民起义军部队,必须由男同志护送。”

于是,宁夏京剧院一团根据周总理的意见对《杜鹃山》进行了部分改动。

后来被搬上银幕的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尽管不是宁夏京剧院一团演的,但也依据宁夏京剧院一团的剧本进行了改动。比如《杜鹃山》中李石坚有一段念白:“市镇上纷纷传言,杜鹃山来了两个共产党员,男的不幸中弹牺牲,女的负伤被捕入监,明天一早祠堂门前游乡示众,开刀问斩!”就是根据周总理的意见修改的。

第二次来看《杜鹃山》,周恩来总理来得稍晚了些,他先向石天、孙秋田表示了歉意,说:“我今天因为接待外宾,来晚了,请你们转达我对演职人员的歉意。”说罢他从衣袋里掏出四元钱交给孙秋田,说:“这是我们两人买票的钱。”

孙秋田既感动又不好意思地说:“我们怎么能收总理的钱呢?”

总理诙谐地答道:“制度是我们定的,我这个总理应该带头呀!我还带了一个人来,一张票两元,两张票四元。”

这一情节是孙秋田在世时亲口对石小元讲的。石小元说,孙秋田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眼中满含泪水。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未能将这一珍贵的历史镜头和对话录音保留下来。

这次来北京,宁夏京剧院又与贺龙元帅重新“接上了头”。当贺龙听说宁夏京剧院一团来北京演出《杜鹃山》时,非常高兴。他给曾经在晋绥军区、西南军区工作过的老同志、老部下一一打电话,约他们一起去看戏,兴奋地说:“咱们那个剧团回来了,《杜鹃山》就是咱们这个团演的呀!”

观摩演出大会结束后,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全体代表并合影留念。文化部为庆祝演出大会的成功举办,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一次总结大会。会上一共指定十名来自全国各院团的演员代表上台发言,竟给来自这个边远地区、面积不大、人口不多、当时文化事业尚欠发达和繁荣的京剧团给了两个名额。后指定由李鸣盛、李丽芳两位代表上台发言。

这引起了不少省(区)剧团同志的羡慕,也使宁夏京剧院的同志深感自豪。

时隔不久,又传来一个好消息:接文化部通知,长春电影制片厂决定将宁夏京剧院一团排演的《杜鹃山》搬上银幕,拍摄成舞台艺术片。

1965年新年刚过,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方荧带着制片和有关人员来到银川,与宁夏京剧院的同志一道完成了电影剧本,确定了角色。很快,排练工作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5月底一切成熟,准备就绪,大队人马纷纷来到北京。

然而,正当宁夏京剧院大队人马在北京中转即将开赴长春之际,突然接到文化部的又一个通知。通知中说,急召宁夏京剧院演员李丽芳前往上海,在现代戏《海港的早晨》(后易名为《海港》)中饰演女主角方海珍,立即动身。京剧舞台艺术片《杜鹃山》的拍摄工作“暂缓进行”。

1965年7月,宁夏京剧院一团又带着这出戏前往兰州,参加了西北五省戏剧会演。由于李丽芳已调离,女主角柯湘改由本团旦角演员李蓉芳扮演。演出效果和反响比在北京演出时更为强烈。会演结束后,宁夏京剧团全体演职人员还受到了时任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等领导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演出结束后不久,一些尚未离去的热心观众又看到了感人的一幕,只见刚卸完妆的演员们手拿扫帚开始打扫剧场,其中包括李鸣盛、田文玉、李蓉芳及团长孙秋田、王宪周。这是宁夏京剧院多年的优良传统,一直保持发扬至今。

随后,内蒙古、云南、湖北、上海、安徽等其他省(区、市)的院团也纷纷来函索要剧本,进行排演,进一步扩大了《杜鹃山》和宁夏京剧院的影响。

《杜鹃山》的确是宁夏京剧院历史上的辉煌与骄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