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卡侧过身子——只有这样她才能看到一旁的奥古斯特维奇。
“宇航服氧气还有余量,我们再检查一次。”
“不,我们不能这么盲目的找。”奥古斯特维奇松开双手,让自己的身体立起来了一些。
出现在他眼中的是星辰号上的焊接缝合点——但那附近有不少的管道和支架。
“那里,只有那些支架和管道下面还没有检查。”
伊万卡跟着看去,那地方就算自己脱了宇航服也伸不进手去,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检查。
她还没来得及开口,一旁的奥古斯特维奇已经开始在慢慢往前爬去。
“好吧。”
伊万卡跟着向前爬去,笨重的宇航服和微重力环境让她的动作很是迟缓,身后的安全绳弯曲着飘在太空中。
当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慢慢爬行时,一场意外却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发生。
某个脱离轨道的卫星撞上了一块飘荡着的废弃防护壳,二者迅速在太空中变成一堆碎片。
根据欧洲航天局空间碎片办公室2023年提供的估算数据,地球轨道上尺寸在10cm以上空间碎片约有个,1~10cm之间的约100万个,1mm~1cm之间的约1。3亿个。
10厘米以上的碎片可以被归类于可见可测的大型碎片,这种大小的碎片甚至可以被地面观测追踪并预估飞行轨迹,提前预测其与空间站的相撞风险,并提醒空间站变轨。
至于无法预测的小型碎片,则是寄希望于空间站自身的抗撞击能力,根据NASA标准,国际空间站的防护结构要求能够经受住1。3厘米铝制球体以7kms速度且垂直于表面的撞击。
国际空间站大部分舱段还采用了填充式Whipple结构,可以抵御部分小型碎片的直接高速撞击,系统化分布设计也能让空间站在遭受一定的撞击后仍然保持运作。
尽管如此,空间站自身对碎片撞击的应对能力仍然很差,加之空间站本身并不灵活,有时甚至需要货运飞船提供辅助升力。
更何况,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地面”还能够提供保障的前提下,仅凭空间站自身的传感设备,能不能检测20公里以内的碎片都是个问题。
直到卫星撞击发生后36分钟,伊万卡才发现太空中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星星。”
“嘿,松田,你能看到我看到的吗?”
舱内的松田飘向另一侧,抬起头来看向屏幕中的画面。
那是伊万卡的头盔摄像机,在空间站的左前方靠近地球一侧出现了一道一闪一闪的微弱光亮。
他最开始以为是摄像头上的噪点,但那道光亮正在逐渐变大,似乎正在朝着空间站袭来。
“伊万卡,把你的头盔灯关了,”松田抓住扶手,稳住自己飘起来的身子,“本杰明,去看看传感器。”
伊万卡关掉头盔灯,抓住一旁的支架向下爬去——只有这样她才能直起身子看到前面的情况。
现在的距离仍然只能看到如同星星一般闪烁的光点,至于那到底是什么,她并不清楚。
那是上千个卫星解体后的碎片,大小从数十厘米到几毫米不等,正在太空中迅速形成一片“霰弹”。
这些外形不规则的失控碎片即使在地面指挥中心的观测下其运动轨道也难以预测,更别提撞击发生后的小碎片间还会发生二次碰撞。
而所谓的“光亮”,只是旋转着的碎片反射出的阳光。
不巧的是,这一道“垃圾银河”已经和空间站的轨道重合。
喜欢丧尸专列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丧尸专列